关于天台传统民居空间布局形态初探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摘 要:因山采形,就水取势,城市空间基本形态布局同时受思想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天台民居建筑在城市形态的格局下,受水系分布、传统街巷网络、城市界面、局部地理特征、地界分隔等因素相互制约,在空间布局和形态上也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格局形态;街巷网络;建筑布局;空间结点


  引 言
  得天台山之灵气,披始丰溪之泽恩,天台县城之选址,依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而作。与中国古代“气乘风则散,遇水则止”的择址原则相一致,是为聚气之媒;赭溪源城右缓缓而下,金(西)、水相契。
  1 城市格局形态
  由天台山脉沿溪而下至县城,从佛宗道源地至世俗生活、从自然清静到小城喧华,从原始生态到城市建筑,地势逐变,形态渐变。除城东小山秒山之外,天台城基本上成北高南低的格局,与之对应的是水系的分布。大水串城,小水逼山,城南的始丰溪和由发源天台山脉流经城西入始丰的赭溪是古城的两道天然护城河。地处秀水的天台,城内水资源甚是丰富,城中有湖水几处,或由溪水引入形成水坑,大小水井遍布城中各地甚至各户,形成丰富的水系环境。旧城聚落在如此枕山依水的地理环境格局下逐步发展。
  筑墙围城,防御是旧时城市重中之重,县城结合赭溪和始丰护城溪两大水系形成更好的防御系统,并在各重要通道处开城门(如图1可见局部城墙与水系关系),共有大小城门各四共八门。据载天台古城面积从三国立县时就开始不断伸展扩充。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春重筑城墙后,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可见的老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km2,由于古城南宽北窄呈不规则三角形,俗称“琵琶城”①。老城区的基本格局至今未变,而城墙在六七十年代则由于防御功能的弱化和市镇发展的需求被拆毁。
  古城的道路系统分为街、巷、弄三个级别,街为城中重要干道,或与城门连接,除交通外可为商业街,宽约3~5m;巷作为城中主要的交通干道,宽约2~3m;而宽1m以下则为弄。城中横街泰宁街、永清街(今中山东路和中山西路)贯通全城,至今仍发挥着商业作用,纵街有文明巷(北起小北门)、四方塘路(北起后朱洋巷),南与中山路交接;巷配合街基本呈南北或东西走向,贯通至街,有华光巷、杏庄巷、市新巷、十字巷等;弄为居民之间的便道,存在户与户之间或户内,往往曲折细长,与巷交接,有九弯弄、糠行弄隔墙弄等。这些街巷网络系统成为城市重要的骨架,为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
  2 建筑布局分析
  建筑在城市网络中布局与水系、城墙、街巷、人际关系等要素发生联系。筑墙围城,城中心被人认为是最重要的部位,从而城有向心力,从天台县城图底关系看,靠城墙周围的建筑通常背对城墙,面朝城中。同时对比处于城墙外民居,城外的他们不再被墙制约,找到适合自己的布局,沿赭溪两岸的民居以水为靠,建筑面水。而城内远离城墙和溪水的民居则以街巷网络为基准,泰宁、永清商业街以“一”字形一层至两层建筑面向而排以达到商业的最大化。内部街巷民居同时考虑采光朝向等问题与街巷发生不同的关系(如图1所示),建筑基本单元有“凹”字型、“H”型、“回”字型等,朝向不同的单元由街或弄从不同部位入户,而临道路为建筑主要界面居多。
  建筑顺势而筑,充分利用山形,巧妙地构成了丰富的外部空间形式和灵活的内部空间形态,是天台地区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山路依秒山而建的民居群保存较好,巧借山形在空间处理上灵活变化,其花楼民居群占地约750m2,平面建筑面积600m2,由前院、大院两进院落组成。建筑依妙山而建,随山势层层叠造,对称布置。前院标高最低,大院稍高,正厅阁楼最高。建筑充分利用山形高差变化,在有两层高差的交接处顺势做了地下室,作为贮物之用。
  民国《天台县志稿》称:“天台人多聚族而居,重宗谊,善团结。”天台城内同姓聚族而居,旧时城内曾分族姓各居一处,如后司街曹姓,桥上王姓,溪头姜姓,东门陈姓等。在街巷命名上故有以姓氏命名的“曹家弄”等,现保存下来的民居大部分成组成团。聚族而居则必有祠堂,祠堂又分大宗、小宗,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宗祠的分布同时也反映了居民聚族而居的特点。
  与此同时,祠庙、衙署、官学等公共建筑遍布城市之中,如孔庙、县衙、书衍堂等,与之对应的是城市空间结点(如图2为城市中公共空间要素分布)分布。临川桥作为赭溪上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时作为中山路商业街上重要的商业结点延续至今;三井庙因有三口井而得名,为居民的水源取用及逗留之地,赭溪之西的梅塘,是居民取水纳凉之地,两者自然地形成城市空间小结点;县政府为旧时衙门,以示公布告、宣抚百姓之用,其广场随建筑功能而产生,至今仍见其格局;中山路上将军庙、观音堂前通常用作宗教节日仪式之用,而在集市之时作为贸易场所,作为城市空间结点的氛围非常浓烈。
  地界是与传统人居空间“户”相对应的非物质形态概念,地界划分对民居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至关重要,地界会因家族变迁或其他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变化,建筑的空间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调研中可发现原有宅居因地界变化与随后而建宅居做连接,同时有因家族变迁将原有宅居划分的情况,这些变数可通过建筑建造上的变化而做初步判断。有地界的前提之后,在自身的地界范围内建造,结合朝向、气候、环境等创造出多种建筑类型。
  3 结 语
  民居建筑因其地理位置、气候、地势与地形、社会历史情况、建筑材料赋予变化,其在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及地方材料运用上类型较多,不能一概而论,天台传统民居作为浙东地区较为典型的建筑类型,它在空间布局和建造上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