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黟县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2.4在经济发展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尚待进一步加快
  2005年,黟县生产总值7.46亿元,人均内生产总值7200元。财政总收入6043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7:35:38。2005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212.3万人次,直接收入7008万元,旅游总收入1.6亿元,经济发展呈现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如何将范围小、人口少的黟县发展成为经济强县,必须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结合黟县文化遗产资源大县的特点,进行理念创新,构架新的产业优化升级模式,实现经济总量的腾飞。

  3黟县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对策

  3.1坚持区域协同发展,融入大区域旅游网络系统,建成国内,至国际知名的文化及生态旅游胜地
  安徽省委、省政府2001年提出了将“两山一湖”地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两山一湖”地区是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面积约1万km,黟县是皖南旅游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山一湖”旅游区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负盛名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集中、密度高、品位优。在这样的区域背景下,黟县应该紧紧围绕融人大区域旅游网络系统,构架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皖南旅游区域二级旅游地系统,成为黄金旅游线上的主要亮点之一。

  3.2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核心,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区,坚持整体性保护
  整体性保护就是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地为核心,合理划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区,并划分不同等级、类型保护区,明确相应的保护管制措施和发展政策的要求。
  为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首先确定总体保护地区,并根据保护的对象相应确定分级保护范围。提出不同的管制措施,达到满足管理刚性的要求。根据黟县历史文化遗产分布特征和县城总体规划划定的规划区范同,将黟县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相对集中的地区划定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区。并与县城总体规划一致,进行整体保护。这样管理法定主体明确。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又能从全县范围完整地保护好古村落和大量的名胜古迹,保护好黟县古城的历史文化圈。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区范嗣包括碧阳、西递、宏村、西武、碧山、龙江、泗溪7个乡,面积为374km2。其中古村落分布的盆地面积占234km(以山脊线为界划定)。在空间布局上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区的用地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县城建设区、村镇建设区、生态敏感区。针对各功能区特征.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

  3.3一持统筹城乡发展,妥善处理好古村落、历史街区保护与新区开发建设的关系
  城镇建设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不断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使文化遗产地的范围不断扩大,形成网络。处理好古村落、历史街保护和新区开发的关系。
  黟县县城建设要注重加强县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体现生态环境观,坚持“精巧、雅致、生态、徽韵”的原则,突出黟县特色。
  坚持集聚发展策略,将下一级城镇的旅游服务功能,成规模地集中在县城布置,以减少镇的开发强度和对古村落环境的破坏。同时,不断提升县城的服务功能和核心带动作用,提升县城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品质。对东南人口开阔的田园风光,严格控制建设,以维系桃花源所描述的豁然开朗的意境。占村落新增配套完善补充的生活功能区应在古村落建设控制区以外结合地形选择适当的地点建设。

  3.4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黟县历史文化遗产内涵,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龙头,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之路
  黟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经济特色,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一条以旅游业发展为龙头,走地方特色经济之路。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特产品和当地特色的名优土特产品,带动西部美溪等地区的经济繁荣。在工业方面,充分挖掘整理当地工艺品,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生产、加工,宣扬当地传统工艺品和民间艺术。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坚持大力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第i产业,做好特色旅游接待和服务。坚持以发展旅游产业为龙头,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之路。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