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北京旧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1.3.9搬迁后居住意向

  据调查,搬迁后居住意向居民选择城区二手房的占43%,城区新房的占31%,租房的占8%,与子女合住的占4%,选择郊区经济适用房的占14%.

  1.3.10居民反应生活最困难的问题

  此项调查列出了与百姓相关的10个方面(10选3),统计后表明居住困难,经济困难,医疗困难,就业困难,烧煤取暖困难,为居民选择的前5个问题,分别占28.6%,27.2%,13.6%,7.4%,7.4%.

  

关于改善北京旧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

  根据实地调查,我们认为影响保护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人口多,资金紧

  以西城区为例:保护区占地面积460公顷,其中居住面积70万m,居住3.5万户,人口12万人,人均居住面积仅7m.据该区有关部门统计,按北京现有居民居住水平,若改善保护区所有居住条件,总投资高达300亿元人民币,保护区危改工作任重道远.

  2.2房屋危,设施差

  现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三、四、五类危旧房屋占全部房屋的58%,部分地区如崇文区草场三至九条,此类房屋的比例高达90%.多数房屋基础设施陈旧,结构老化,房屋漏雨,私搭乱建严重,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和消防问题.

  2.3收人少,生活难

  根据问卷调查,保护区内多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居民构成方面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双职工家庭少,居民反映最多的生活困难是居住环境差和经济收入低.

  2.4土地缺,房源稀

  近年来为了疏散保护区内的人口,各区政府采取了各种办法,积极推动了保护区人口外迁工作.但由于缺少人口外迁专项土地,经济适用房房源稀少,制约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据调查,多数老百姓愿意外迁,但房价上涨过快,外迁补偿费偏低,经济适用房源紧张,多数家庭无能力贴资购置商品房,影响了居民外迁的积极性.

  2.5旅游热,扰民重

  随着北京步入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加快,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越来越被商家所重视.2002年仲夏,酒吧在什刹海悄然兴起,经过几年的发展,整个什刹海滨水地区已经成为了酒吧街的天下.客观上说,酒吧街有利于推动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同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交通、治安、噪音扰民等问题.类似的现象在南锣鼓巷、大栅栏、西四头条至八条、琉璃厂、前门等地区普遍存在.

  3措施与建议

  目前,北京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旧城改造、承办奥运、古都保护、关注民生,各方面的工作都与保护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保护区的面貌关系到北京形象与国际影响,关系到首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了尽快提高保护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采取如下措施.

  3.1制定完善有关政策

  3.1.1优惠政策

  对于保护区保护与整治中公益性的项目,政府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政府补贴、开发权转移、区外项目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区的工作,利用社会力量帮助保护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

  3.1.2保障政策

  保护区人口疏散是改善保护区居民住房条件的工作重点,应当通过完善政策予以推进.包括制定人口疏散计划,设立保护区居民外迁的专项土地,给予经济适用房优先购置权,提供廉租房屋,提高现有外迁人口的补偿费用,对于低收入家庭予以政策性补贴等等,作为推进人口疏散的政策保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