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地基的工程处理方法研究(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a)对于点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满夯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较大的隆起,一般控制在10cm以内。
  c)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两遍夯击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所以间歇时间取决于超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本试验段盐渍土地基采用两遍间歇时间5~7天。
  
  4 强夯施工工艺
  
  1)平整场地.
  清除地基处理范围内的杂草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并挖探坑检测0~5m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分层检测),同时测量夯前地面高程。
  2)夯点放线
  按夯点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强夯各夯击点的位置。放样时点位置偏差值不得大于5cm。
  3)起重机就位
  起重机进入场地,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强夯能级设定夯锤提升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的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平整。
  4)点夯施工
  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每个夯点的夯击。第一遍强夯施工后,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光轮压路机碾压两遍后,再挖探坑检测0~5m范围内的干密度、含水量、压缩系数等指标,并测量场地高程。
  5)满夯施工
  点夯完成后达到预定的间歇时间即可进行满夯施工,满夯是以较低的夯击能进行夯击,夯迹彼重迭搭接。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
  
  5 结语
  
  强夯后土体密实度增加,使土体有一定的防隔水作用,动力固结消除了土体的湿陷性,进而增加了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强夯处理后, 地基的强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地基的不均匀性得到改善,处理后的地基能满足新建公路要求。
  强夯过程中土体颗粒相对位置的移动,破坏了土体的原有毛细结构,使土中盐份的向上运移受到阻碍, 在上部非盐渍材料荷载作用下消除盐胀的危害。采用本施工工艺,还可减少大量的借方、弃方,保护了环境。该处理工艺可在今后盐渍土地基处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CECS197:2006,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2]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3]地基处理手册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4]乔兰,丁余慧,于德水.强夯法处理路基的加固效果[J].2005, 27 6: 659-661.
  [5]叶开智,廖正杰.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践[J].路基工程,2005(3)54-56.
  [6]王建东,重锤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5,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137(1) :102-104.
  [7]张平仓,汪稔.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问题浅析[J]岩土力学,2000,21(1):76-80.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