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的基本知识(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3.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立杆的宽度在5~7根为宜,且不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在45度~60度之间,脚手架外侧面必须在两端各设一道剪刀撑,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5M,剪刀撑斜杆宜采用搭接,且长度不小于1M,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剪必须随立杆和水平杆同步搭接,其下端必须支承在垫板上。
  4.横向斜撑。高度24M以上的脚手架横向斜撑应至少每隔6跨设置一道,两端必须设置一道,在同一节里,由底到顶层呈之字型连续设置。
  5.连墙件。脚手架连墙件是防止脚手架失稳的重要保证,它可以采用柔性拉结和刚性拉结,柔性拉接是在建筑结构内预埋钢筋环,用小横杆顶住墙面,并在立杆与小横杆交叉点附近用钢筋绕住立杆与钢筋环绑牢,形成一支撑一拉结,拉筋应采用4MM以上的钢丝拧成一股,不少于2股拉紧,柔性连接一般仅能用在高度25M以下的脚手架上。钢性拉结:一般采用钢管、扣件组成的刚性连接杆,在窗洞口或砼柱上,采用钢管与扣件拉结,扣件不宜少于2个,每个连墙件覆盖面积应小于40M2,且竖向间距在3个步距以内,水平步距应在3个纵距以内。
  6.脚手板铺设的要求。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可采用木板、竹片板等,脚手板两端与水平横杆固定,接头长度不宜大于150MM。
   (二)现场临时用电
  触电伤亡是建筑行业四大伤害之一,因此,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全关系到每个施工企业的生死存亡。
  根据部颁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规定,要求施工现场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确定电源进线,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设置及线路步向,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的截面和电器的规格、类型,绘制电器平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1.外电防护。施工现场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1KV以下4M,1-10KV6M,35KV-110KV8M。
  塔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边或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2.接地与接零保护。(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系统,即三相五线系统,把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
   三相五线制的作用和要求:
   (1)防止在TN-C三相四线接零保护情况下,由于共用工作零线而使其带电,造成触电事故。
   (2)防止混接:PE黄/绿双色专用线专接设备的外壳和电箱保护零线外,不准作工作零线和相线用。
  3.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三级配电: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动力配电与照明配电应分别设置
  两级保护:分配电箱和开关箱均必须经漏电保护开关保护。
   (三)建筑机械设备
  1.塔式起重机。重点检查起重机的检测报告,现场查看各类限制、限位装置和保险装置,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指挥人员是否持有有效证件上岗作业。
  2.龙门架。重点检查架体的安装是否稳定可靠、限位保险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制动是否灵敏可靠、断绳保护是否有效、缆风绳必须使用9MM以上的钢丝绳可靠锚固、吊篮是否有安全门和侧面档板、楼层卸料平台防护是否严密、避雷针、接地是否可靠。
  3.中小型机具。重点检查各类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传动部分运行状况、有无接地、接零保护等等。
   (四)安全三件宝:安全网、洞口、临边防护
  正确使用安全三件宝,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帽。
  安全网的作用: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者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体打击伤害,安全网分为平网、立网和密目式安全网,目前,东台地区普遍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网的标准:在100平方厘米面积内有2000个以上网目,耐贯穿试验,网与地面成30度夹角,5公斤φ48MM钢管在3米高度处自由落下不能穿透。
  安全带的使用,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伤亡,其使用时应高挂低用,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应将钩直接挂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
  洞口临边防护:洞口、楼梯口、电梯井口、井架通道口。
  临边:施工现场边沿无围护设施的工作面称为临边,主要包括楼梯边,楼层边,屋面、阳台边,料台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挑台、挑檐边等。
  洞口、临边处均应设置醒目的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1.0~1.2米,下杆离地高度0.5~0.6米。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