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开放空间探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2.1模糊边缘
边缘的存在为人提供领域的安全感。它往往通过空间尺度改变或者以材料的颜色、质感和光线等手法表现。为使人在心理上产生轻松感,往往采用模糊的边缘,形成开放空间特有的流动形态。
2.2聚集中心
在开放空间中,空间并非大一统。中心依旧是高潮所在,由于开放空间多具有规模性特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其中心多为人流聚居点,尺度巨大,并成为象征意义的交通枢纽。与次中心通过过渡、衔接,形成序列空间。
2.3灵活空间
即功能空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尽可能互相容纳。不仅如此,一定的余裕存在,提供给空间灵活和适用性。
2.4支撑体系
次要交通和辅助设施集中设置,形成穿插于开放空间中的一个个巨柱状支撑体,支撑体系如同人体脉络,为开放空间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3开放空间的应用
3.1开放的功能空间
在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展览中,由于功能要求的相似性,可以将主要功能空间合为一体,进行开放设计。比如图书馆建筑,阅览、藏书、查询空间要求相似,因此出现“模数式”图书馆,以及“模块式图书馆”。商业建筑的模数化设计,已成为大型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的必要条件,超市巨头沃尔玛在中国的几十家分店,均要求设计为工整统一的模数空间,而在此空间周边布置交通和辅助空间,以最大的利用销售空间和适应商品布局改变。格里德商店的室内设计按标准模数,地面铺装为统一的花岗石和黑边石板,在多功能庭院中,用轨道、槽钢和托架组成的完美系统,为变换展示区和售卖区提供可能。由柱网分隔而成的商业空间,与交通、休闲空间连接、渗透,可创造出活泼的商业气氛。
3.2开放的交通空间
在人流密度较高的场所,特别是交通建筑,多以开放形态设计,以供人流随机汇集和分散,形成高使用率的空间。类空间尺度一般较大,形成中庭或院落,并于四周分布小型庭院或光廊,丰富空间层次。香港新机场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网架上镶嵌的采光带和下部的立体半透明网纹板,将柔和的自然光线洒向候机大厅,不仅如此,一般的候机楼不重视到港空间的设计,而在香港新机场,同样用光廊引导入流,在底层的到港线性流线中,同样可以感受自然光线的亲切温馨。在这样的开放空间中,辅助空间如同一个个小岛,大跨度的开放空间设计借助结构、设备等技术实现了与自然界能量的交换。
3.3开放的边缘空间
实现“诗意栖居”,人与自然应当是和谐的。建筑在可能的条件下,开放边缘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香港公园的鸟类馆,一改鸟笼式的展馆布局,在山谷之间用索网结构围合一块完全自然化的空间,人行于栈道上,一路莺歌燕舞,这是乌的家园,也是人类心灵的居所,原生态的大地在脚下延伸。欣澳地铁站,位于大屿山缓坡下,辅助空间相对集中,中心区为地铁轨道,周边的等候区则采用膜网结构覆盖,形成开放空间,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夜幕降临之时,车站仿佛海边山坡上搁置的一颗珍珠,发出璀璨的光辉。
4结论
建筑空间的开放设计,使空间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形式。然而,建筑空间开放在实践中还有许多局限,比如,居住空间的开放和私密性的矛盾,公共空间的开放和管理上的难以操作,使用空间的开放和技术的限制等。种种困难,使开放空间的设计研究还局限在单体和具体模数网格层面,难以拓展到群体和综合技术高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空间,必须结合城市科学、结构技术、材料技术、物理技术、人文学科等进行进一步探索。设想有这样一天,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与自然共呼吸。那么,开放空间必将生生不息,在流动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