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探析(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五、构造方面的若干问题
(一)框架梁的通常面积配筋率ρsv不满足规范要求
GB 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9明确规定了最小面积配筋率,容易被忽视。如:二级框架,500mm×800mm,C40,非加密区箍筋<8@200,四肢箍要求ρsv≥0.28ft/fyv=(0.28×1.71)/210=0.00228,实际ρsv=(50.3×4)/(200×500)=0.00200<0.00228,不满足设计规范。
(二)当框架梁端纵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没有增大2mm
设计中经常碰到梁端纵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的情况,往往不注意GB 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623的规定,导致箍筋直径偏小。如:某二级框架梁截面尺寸为250mm×400mm,梁端负筋为4Φ25,混凝土为C30,箍筋为<8@100,可知梁端纵向受拉筋配筋率为(490.9×4)/(250×365)=2.15%>2%,故箍筋直径应至少为10mm,原配箍筋直径偏小。
(三)框架梁加密区箍筋肢距不满足规范要求
如:宽300mm框架梁,箍筋为<10@100,两肢箍,此时箍筋肢距为260mm。当抗震等级为1级~3级时,不满足GB 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3.8的规定,应在加密区范围内加一根拉筋,成三肢箍,可满足要求。
(四)框架柱纵筋间距和净距不满足规范要求
按GB 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3.123和11.4.13的规定,框架柱纵筋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且当柱截面尺寸大于400mm时纵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边柱有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特别是当边跨较长,柱的计算长度较长,沿边跨方向框架的抗侧刚度较弱时。这时框架柱边跨方向计算配筋较大,另一方向配筋较小,如某框架柱高7.0m,截面尺寸为500mm×700mm,短边配8Φ25,长边配4Φ25,两方向均不满足规范要求。
(五)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够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4的规定,当作为上部嵌固部位时,应避免开大洞口,采用现浇结构,且板厚不宜小于180mm,实际设计中在此种情况下经常会忽视此条规定,导致板厚偏小。
(六)短柱位置未明确
楼梯平台梁或者雨篷梁支撑在框架柱上,容易形成短柱,应按要求全长加密箍筋。框架外围填充墙开窗,由于窗台处砌体对框架柱作用,容易形成短柱,也应全长加密。若不加密,可将砌体墙与框架柱设成柔性连接(如:墙柱之间留有缝隙,填充一些松散材料,但应有钢筋与柱拉结),或从边框梁处出挑挑耳,上砌砌体填充墙,消除对框架柱的作用。
六、关于框架结构电梯井的问题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高层框架结构的位移较难控制,而多层框架结构的位移控制要比其容易许多,故对于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电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墙形式,只是这时应加密填充墙构造柱,且应注意加强电梯井周围的框架梁柱的配筋,因其刚度影响在计算中无法反映出来。若要将电梯井做成钢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会吸收较大地震力,相应减少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则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且井筒基础设计也较为困难,故应对整个结构按有无钢筋混凝土井筒分别计算,取最不利结果配筋,且对井筒墙壁采取做薄墙厚、构造配筋、开竖缝、开计算洞等办法来弱化电梯井刚度。这样的墙体布置,在地震作用下不至于由于电梯井筒的破坏,而导致结构整体丧失稳定性。
参考文献:
[1]GB 5001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112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GB 50007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4]龚思礼. 建筑抗震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57273.
上一篇:地基验槽和局部处理
下一篇:试析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