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气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论文关键词:数值模拟;注入强度;注入方式;套
论文摘要: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注水开发后,套损严重,水井停注层多,油层动用程度低。为有效改善萨一组油层的开发效果,同时避免套损状况的加剧,探索注气开发萨一组的可行性,本文通过优选研究区块,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开发的方式、井网、井距以及合理的注采强度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注入方式、不同的井网井距进行了筛选,得出最佳的注入强度,并确定212m五点法面积井网开发效果较好。
损
1 问题的提出
喇嘛甸油田萨一组油层总储量3108×104t,为防止和控制套损,接近50%的注水井点采取停注和控注措施,导致采出程度低,目前萨一组油层采出程度只有26.7%。为有效改善萨一组油层的开发效果,同时避免套损状况的加剧,计划开展萨一组注气开发可行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喇嘛甸油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探索萨一组油层注气防套损及挖潜内部剩余油的有效方法。并且根据国内外231项注气驱油的经验,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注气作为比较可行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提高采收率可达到5%。通过注入气与地下原油的混合形成混相,利用分子扩散、微观对流弥散和宏观对流弥散、重力分离等作用扩大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因此,对于喇嘛甸油田而言,充分利用天然气资源,有效开发剩余地质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2萨一组油层地质特点
2.1 储层沉积特征
萨一组属于三角洲前缘相沉积,整体上以席状砂体沉积为主。萨一组油层韵律明显,主要属于多段薄互层的单砂层沉积,从电测曲线的特征上从上至下总体表现为很薄的单砂层、小型互层的厚砂体、正韵律、小型箱状四种特点。
萨Ⅰ1:砂体不发育,主要以尖灭及表外储层为主,河道砂与席状砂零星分布,连通性比较差。
萨Ⅰ2:主要发育表外储层及非主体席状砂,河道砂零星发育连通性较差。
萨Ⅰ3:主要发育非主体席状砂、主体席状砂及表外储层,河道砂局部发育,连通性较好。
萨Ⅰ4、5:主要发育主体席状砂,同时还发育一定规模的水河道砂,主要以一、二类连通为主,连通性比较好。
总的来说,北北块萨Ⅰ1~2沉积单元大部分以席状砂沉积为主,水下河道砂不发育,砂体之间的连通性比较差;而萨Ⅰ3、4+5沉积单元在发育席状砂同时,还发育一定规模的水下河道砂,因而砂体连通状况相对要好于萨Ⅰ1~2沉积单元,砂体发育规模、孔、渗等参数也要好于萨Ⅰ1~2单元。
2.2 储层连通特征
通过对典型区块萨一组储层连通特性统计表明,萨一组各沉积单元连通率在20.0%~93.8%之间。其中萨Ⅰ3、萨Ⅰ4、萨Ⅰ5沉积单元连通性较好,连通率分别为81.3%、82.5%、93.8%,而其它沉积单元连通性较差。
3研究区模型的建立
3.1 地质模型的建立
根据该区块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地层平面非均质性,利用Petrel软件进行了相控插值,建立数值模拟精细地质模型,网格节点划分为47×41×30=57810,网格属性(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进行相控插值,真实地反映地层的变化趋势。试验区实际区块在纵向上有30个小层,模型中充分考虑了层间矛盾,将30个层独立成层,划为30个模拟层。
采用角点网格,通过调整网格块之间的距离,尽量使油水井处于网格中心位置,提高计算精度和速度,建立初始化静态模型。
收集、整理了模拟区块168口井的生产动态资料(包括油水井射孔、补孔、压裂、酸化、堵水等措施),分析该试验区的动态特征,整理成Eclipse接受的数据格式,形成动态数据流,针对产油、产水等参数对地质模型进行修正。并且利用同位素资料、环空找水资料,结合萨一组实际计算结果调整单井的层间矛盾,对于单井、单层进行更加细致的模拟,建立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要求的动态模型,为历史拟合奠定基础。
3.2历史拟合结果
该区块历史拟合阶段采用Eclipse黑油模拟器E100,角点网格,全隐式求解。整个模拟过程所涉及的相态为:油、水、气和溶解气。初始状态只有油(含溶解气)、水两相。通过对该试验区的计算模型的可调参数的反复修改、计算,使计算模型尽量趋近实际地质模型,更能代表油田实际的地质模型,为预测最终采收率,预测未来油田产量、含水、压力的变化趋势,同时进行各种开发方案的计算和优化。
上一篇:试论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
下一篇:浅论提高工程建筑质量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