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道路浅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摘要:家庭装饰装修自上世纪在我国市场出现,己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但是,如今在中国,家庭装饰装修并没有走上正轨之路,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尽快走上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之路。

  关键词:建筑;装修设计;一体化
  
  现今,家庭装饰装修已走进我国普通百姓家庭,改善了住房环境,提高了住宅的品位和舒适度。但是也暴露出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笔者通过从事环艺教学工作和家庭装饰装修的实践,深感中国家庭装饰装修必须尽快走上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之路。所谓的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是指建筑开发公司与家庭装饰装修设计公司联手,使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即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亦称全装修住宅。
  
  一、实行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的必要性
  
  1.家庭装饰装修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中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虽然已成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产业,但是,家庭装饰装修从业者的专业技术素质极低,表现为接受正规专业训练的人数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少;从业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或下岗人员。上岗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是由师傅带着做,或者自学。铺木地板的不清楚木地板种类、质量,干油漆工的分不清油漆种类等等。另外,目前我国家庭装饰装修公司多是采用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甚至是游击队式的,即使是所谓正规的家装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很高。
  2.家庭装饰装修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中国住宅装修浪费惊人,每年住宅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笔者亲身经历的新房装饰装修时所浪费的物品主要为:一是更换掉的门窗、便器、洁具、电器开关、插座、灯具,以及一些家庭暖气片等等,毛坯房中的许多材料、设备变成了垃圾和废品;二是由于不计装修工程中的能源费,室内装修施工中的长明灯、长流水、大功率电动工具带来的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一些装修剩余材料往往被当做垃圾处理,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另外,在家庭装饰装修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有的业主自己购买全部材料,找施工队,指挥施工;有的业主找家装公司操作,采用基础装修(包括油漆、水泥、沙子、吊顶、水电线路改造)由装饰装修公司负责,而木地板、瓷砖等主材料仍采取自购的方式。这种个人购买材料的形式,价钱相对集体采购昂贵得多,这对消费者来说也可以算是一种没必要的浪费。
  3.家庭装饰装修施工污染环境现象严重。购买毛坯房,业主单独装修,由于业主的入住时间、装修时间不同,装修时产生的噪声、灰尘对左邻右舍难免会有所影响。据了解,一个小区从交房到最后一个客户装修完毕一般需要2年时间,长时间的施工噪音给业主和邻居都带来诸多烦恼。再者,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装修材料的搬运,也会给电梯或公共区域带来一些污染和不同程度的损坏。购房者单独装修,若对市场装饰装潢材料不了解,或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家庭装饰装修公司,采用不标准的装饰装潢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就更为严重了。“装修污染”这个新名词,从2000年起开始听到的,对于一些行业生存形成了威胁。笔者认为装修污染对房屋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更为严重,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研究中心专家介绍,国家卫生、建设和环保部门曾经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材料抽查,结果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装饰材料会挥发出300多种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三氯乙烯、苯、二甲苯等,一旦进入家庭,将会引发各种疾病,其中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神经内科、视力、视觉、高血压等30几种疾病。
  4.家庭装饰装修威胁着建筑结构的安全 。我国大部分住宅是集合式住宅,家庭装饰装修常常损坏楼体结构功能。其后果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家的房子,而且是公共居住环境,比如,有的家庭随意增减间隔墙,甚至拆除承重墙,不顾后果地增加负荷等,严重威胁房屋结构安全,不仅使自家的新房变危房,也影响着相邻的房屋安全,甚至是整栋楼宇。
  所以,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是中国家庭装饰装修的必由之路。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一步到位的精装修住宅一般占开发量的80%以上,而我国不足住宅年开发量的10%。早在1999年,建设部等8部委就明确提出新开发的商品房必须装修一次到位。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宣布将停止销售“毛坯房”,而在上海、广州、烟台等地出现的住宅一次装修模式已经渐成流行趋势,所以中国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二、实行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的重要性
  
  1.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便于职能部门有效监控。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相关职能部门对住宅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装饰装修、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促使中国家庭装饰装修市场走向规范化和集约化,提高家庭装饰装修质量,从而减少业主与家装公司之间的矛盾。
  2.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可提升家庭装饰装修人员素质。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建筑开发商为了有效地保证家庭装饰装修的质量,必然要通过招标等多种方式择优选择有实力的家庭装饰装修企业,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这就给有实力、讲信誉的大型家庭装饰装修公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而那些实力不足、水平低下的装修游击队自然要失去市场。一些家庭装饰装修公司为了生存,必然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本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家庭装饰装修公司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促使家庭装饰装修行业走向正规化。
  3.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装饰装修的材料及住宅内的设备品种繁多,更新换代频繁,一般业主无法全面了解,自己单独装饰装修房屋,很可能会购买一些以劣充优的材料,而且价位比较高。有一定规模的楼盘如果统一完成精装修,肯定能比业主自己装修要节省15%~25%的费用。精装修房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式。精装修房,也就是实行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住房一步到位。这样,所用的材料及设备购置都是由相关的专业人士控制,同时承包商与供应商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批量经营,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公道。消费者买到全装修房子后,只要稍加装饰就可入住,节省了时间和财力。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介入,还可使家庭装饰装修更重视环保和防污染问题,选用无毒、无害、无放射性、无污染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环保型材料及设备,以改善传统住宅装修后室内环境污染状况。还可避免业主随意增减、拆除室内建筑而倒掉的垃圾废品,实现绿色环保。
  4.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可确保业主的居住安全。实行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建筑开发商可以将整栋楼宇建设的结构施工、设备设施安装调试、装饰装修施工三个环节统一完成。将住宅作为一个成品提供给消费者,既有利于推广使用先进的技术,实行施工的组织与质量管理,又能严格控制和淘汰落后的材料与部品,提升住宅建筑的质量;避免业主随意增减、拆除室内建筑,确保消费者的居住安全的需要。
  
   三、如何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
  
  1.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政府职能部门要起到导向作用。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定商品住宅室内装修的统一标准;对于材料设备的购置、装修施工的招标及投标过程等,要制定细致的管理办法。同时,还要在规划、设计、施工、装饰装修、监理,以及房屋验收等环节把好质量关。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政府职能部门要起到导向和监督作用。各地方建筑装饰协会,要为建筑装饰装修行业提供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专题讲座、观摩、研讨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建筑和家庭装饰装修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2.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建筑开发商要肩负全面责任。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建筑开发商应肩负全部责任。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对家庭装饰装修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选择那些有实力、讲信用的家庭装饰装修企业合作。建筑开发企业要与装饰装修企业签订合同,装饰装修企业对建筑开发企业负责装修质量;购房者与建筑开发企业签订合同,建筑开发企业对购房者负责装饰装修质量。建筑开发商在房屋建筑设计时要将装饰装修列入其中,土建完成后参照拟定的等级进行装饰装修,交房前再根据住户的要求做些调整。如,在售房的同时让购房者参观样板间,向他们提供多种设计和各种档次的装饰装修方案,供其提前选定;亦可请购房者提出自己的要求等。值得注意的是,交房时的成品屋与展示的样板间必须保持一致性,甚至比其更好。
  3.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家庭装饰装修公司不断增强实力。全面提升我国家庭装饰装修行业人员的素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我国家庭装饰装修行业尽快走上健康有序,规范、诚信的发展之路,家庭装饰装修行业要对下列人员队伍加强培训:一是项目经理队伍;二是专业管理队伍;三是技工队伍。总之,家庭装饰装修行业要经常对其各层次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形成一支讲究诚信、技艺娴熟、合作意识强的家庭装饰装修行业技术和施工队伍。
  4.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购房者要参与建筑、装修过程。实现建筑与装修设计一体化,购房者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被动接受,一是要与建筑开发商、家庭装饰装修装公司签订质量保证合同;二是购房者要参与材料及设备抽查,每一部分的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要参与检测;三是购房者可以在建筑开发商与装修公司提供的多种全装修方案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方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一些细节提出修改要求等等。

  
  参考文献
  [1]佚名.装修浪费惊人每年挥霍3000亿元[EB/OL] .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