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混凝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程进行在线监测,并对得到的FI(Flocculation Index)曲线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发现FI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受混凝剂投药量的影响很大,其变化情况与胶体稳定情况(ξ电位)及混凝效果(TOC去除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这种在线监测技术对混凝过程的在线监测是有效的。

  2.3.2 强化混凝设备的开发

  混凝设备中混合器最为关键,其主要作用是让药剂与水尽快混合。常用的混合设备有水泵混合、管道混合、压力式孔板混合、机械搅拌混合、涡流式混合及射流混合等,其中射流混合是混合技术的新发展,具有混合速度快,功率损失小、絮凝效率高等优点[42]。具体过程为用注入管将絮凝剂注入接近反应池的进口处,注入管的侧面周边有几个小孔,混凝剂经小孔以很大的速度进入。在垂直于原水管的中轴处水流的紊动强度最大,混凝剂射流由此进入最易与原水完全混合。

  3  结  语

  强化混凝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研究和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于一些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使对强化混凝的研究得以深入,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机理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强化混凝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以下几方面应得到加强:

  (1)继续研制高效混凝剂和混凝设备,提高其混凝效果,降低其生产成本;

  (2)加强强化混凝的机理研究,寻找研究强化混凝的有效方法,如研究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中最佳形态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方法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中最佳形态的含量及其稳定性;

  (3)加强强化混凝动力学的研究,将化学反应动力学与混合的流体动力学结合起来全面描述絮凝剂投入水中后的形态变化及污染物的脱稳模型,以便对强化混凝进行预测和控制,最终服务于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  戴之荷.受污染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给水排水,2002,28(1):8~12

  2  徐祖信.河流污染治理技术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405~413

  3  侯世全,杨德伟,宋晓明.生活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2, 29(5):221~222

  4  邓忠良,朱  云,肖  锦.强化混凝用于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业水处理,2002,22(8):4~6

  5  李福勤,华玉芝,孟文芳,等.煤矿生活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可行性研究.煤矿环境保护,2000,14(1):63~66

  6  Mete,Azra.Flocculation as a treatment method for printing ink wastewater.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2000,72(6):680~687

  7  姜应和,张发根.混凝法在城市污水强化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02,18(3):30~32

  8  尤作亮,蒋展鹏,祝万鹏,等.城市污水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进展.中国给水排水,1998,14(5):28~30

  9  桥本奖.新活性污泥法.李至时译.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10  栾兆坤,汤鸿霄. 经济有效的城市与纳污河污水强化絮凝工艺技术系统. 科技纵横,2001,(增刊):34~36

  11  Harleman D.Hongkong Harbor Cleanup.Water Environment & Technolgy,1997,9(3):47~50

  12  王东海,文湘华.低浓度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的试验研究.给水排水,1999,25(9):10~13

  13  任  洁,王  闯,邵志刚.上海合流污水物化法强化一级处理的中试研究.给水排水,1999,25(9):8~10

  14  阮湘元,白  燕,李  纠,等.混合絮凝剂预絮凝沉降—电催化降解染整废水研究.应用科技,2002,29(2):44~49

  15  朱  虹,王仲秋.聚磷硫酸铁在活性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业水处理,2001,21(6):24~26

  16  李春华,张洪林,蒋林时.絮凝剂在染废水脱色中的应用进展.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4):8~11

  17  李福仁.化学絮凝—工艺在处理高浓度CTMP制浆造纸废水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监测,2001,17(6):57~60

  18  张学洪,解庆林,李金城,等.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研究.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20(2):189~191

  19  姚文娟,李  绩,肖冬光,等.絮凝法处理酒精废液的研究.酿酒科技,2001,105(3):62~64

  20  相  波,唐文伟,李义久.混凝沉淀—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铜酞菁废水的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3,22(5):329~331

  21  吴敦虎,李  鹏,王署光,等.混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00,26(1):53~59

  22  王曙光,栾兆坤,宫小燕,等.CEPT技术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16~18

  23  孙从军,王  敏,程  曦.硅藻土混凝剂在污染河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3,22(4):275~278

  24  Cheng Wen Po,Yu Ruey Fang,Chen Chien Hsun,et al .Enhanced Coagulation on Reservoir Water by Dual Inorganic Coagulant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3,20(3):229~235

  25  施  周,童  丽.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研制与应用.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1(1):34~36

  26  游晓宏,陈晓琼.混凝技术及其发展.工业水处理,2002,22(11):7~9

  27  邹龙生,王国庆.有机絮凝剂的现状和未来.化工技术与开发,2002,31(4):22~24

  28  游映玖.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和成果.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1):43~45

  29  辛宝平,庄源益,李  彤,等.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和应用.环境科学,1998,6(5):57~59

  30  严三强,邓正栋.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四川环境科学,2003,22(2):31~34

  31  余荣升,徐龙君.微生物絮凝剂的现状与前景分析.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2):77~79

  32  Yu Yanzhen,Li Guozhong,Fu Xinghua.Properties of Fly Ash Coagulant.Acta Scientiae Circumsaneiae,1998,18(4):431~434

  33  Xia Changbin,He Xiangzhu,Li Deliang.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toxic phenols wastewater in coke plant with fly ash trented by acid.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2000,20(4):22~24

  34  江霜英,高廷耀.上海污水二期工程污水化学强化处理的试验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2,21(1):40~42

  35  Petzold G,Nebel A,Buchhammer H M,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flocculants.Colloid Polym Science,1998,276(2):125~130

  36  李  尔,范跃华.采用强化混凝法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19(3):92~94

  37  王向天,黄君礼,汤鸿霄.高岭土与二氧化硅的表面酸碱性质定量模式计算.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34(3):56~59

  38  王东升,汤鸿霄,栾兆坤.分形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环境科学学报,2001,21(增刊):10~16

  39  王东升,汤鸿霄.分形理论在混凝中的应用与展望.工业水处理,2001,21(7):16~19

  40  王东升,汤鸿霄,Gregory Jhon.IPF混凝过程的定量计算模式(I):PCNM的应用.环境科学学报,2003,23(2):183~187 

  41  金鹏康,王晓昌.腐殖酸混凝过程FI曲线的特征参数分析.环境科学学报,2002,22(4):423~423

  42  常  青.水处理絮凝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5~198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