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的建筑构成秩序
【摘要】秩序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自然与社会的规律,在建筑中也存在了某种秩序,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建筑必须按照某种秩序来进行理解。本文首先对建筑构成与建筑秩序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其次对建筑构成的手法与基本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从形态构成中的模式和结构、空间构成中的动线与序列、形式的抽象和象征表现以及场地的自然和人工环境来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建立建筑的基本秩序。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构成;秩序
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各种建筑的高峰时期,但大部分建筑的设计者表现出对建筑内在空间组织和它的形成原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建筑只是简单的模仿各式建筑的表面,而不得内法。本文认为正是建筑秩序使建筑形式生成的内在逻辑性和复杂性使复杂的建筑形式成为统一体的,建筑秩序是对建筑策略选择和形式变化的准确依据,只有建筑设计者的头脑中有了某种建筑秩序的清晰的指引,才可能设计出杰出的建筑。
一、建筑构成与建筑秩序的概念
巴黎艺术学院是最早的从概念上把建筑作为构成的,建筑构成想法的提出,更突出了建筑的构成和要素兼的构成关系。所谓建筑的构成就是指如何通过把建筑空间的要素的形态与布局将这些因素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一系列的组合从而使建筑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任何设计者必须首先要有一种能够确定各种组合的规则和秩序的构思,然后将这些构思能够具化到设计中。当然这些全部都是以我们能够清晰的对各种要素进行精确的分类和定位,否则的话混乱而模糊的要素认知使得我们不能知晓如何进行建筑构成,因此可以说从整体中分解出来要素是构成的前提和基础。
而所谓建筑的秩序,它是一种建筑创作中的整体性,是部分构成的整体过程中的一种和谐关系,不仅存在于已经存在的事务,而且还存在于尚未出现的事务,它应该而且必须被理解为任何的组织系统在发挥功能时不可或缺的要素。建筑秩序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真实客观的存在,秩序的本质其实就是存在于人脑中的逻辑秩序的一种外在反映,但是建筑秩序虽然需要我们运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来感应,它却并不以个体的感受发生变化。所有的设计者的建筑作品中都具备一定程度的复杂性,不可能是纯粹的秩序性,但是建筑作为一种认为的秩序,其需要某种组织将各部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我们探求和建构建筑秩序时,应该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关乎到整个建筑物全局的大关系的秩序构建。
二、建筑构成的形态模式与手法分析
2.1 建筑构成的形态模式
我们认知中的建筑构成应该包括三层含义,即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内在的社会文化含义,因限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讨论建筑构成的表面形态即其形态模式。建筑的形态属于建筑构成中的外部形态和表征外显,它是建筑环境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建筑的整体效果,而且在建筑环境的塑造和烘托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尽管设计者对建筑进行各种纷繁复杂的技术处理,但终其目的而言,最终还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外表形态更加凸显。
形态模式更多的是一种对各种建筑形态的抽象化表达,通常是在图式和理论的方式中出现的,它的主要来源有两种:首先是在现实中的建筑形态的一种归纳、总结和提炼;其次就是一种思辨式创作,建筑理论家通过不断的理性分析和归纳使其主观意念上升为一种图式或者理论中的形态模式。建筑的形态模式随着地域、民族及功能类型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其种类主要包括: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中心模式和辐射模式、多级多进模式、线形系统模式、十字架和太极图模式以及规则式和自由式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形态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和帮助设计者从更高的层面上分析和把握建筑形态的基本规律,但是形态模式一旦形成也经常会变得僵化,在保存部分经典形态模式的前提下,设计家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打破建筑界过去的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开发出新的形态模式。
2.2 建筑构成的手法分析
建筑构成的手法是一种手段,是在确定了构思之后,设计家们如何借助某种手段和工具将三维空间中的要素进行排列与组合并在他们的建筑体进行实施的过程。每个建筑的实现都有自己的建筑手法,没有建筑手法就建筑者就无法实现建筑构思,一个建筑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建筑手法。建筑手法中的三个工具分别是一维空间的线控制、二维空间的层控制以及三维空间的几何体。
自古至今的建筑史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建筑物运用几何形态的例子,部分建筑是简单的借助几何的表面形态表现出几何形体,部分建筑则是运用了比较高级的复合式几何体建筑手法。建筑学界通常将最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等称之为柏拉图体,正因为几何体是控制三维形体建筑物的秩序的最根本方法,几何体的建筑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线控制具体是指轴线和基准线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筑的空间和形体来达到构建建筑秩序的目的。
控制线属于一维空间,它通常表现的形式是一根隐藏与建筑实体中的直线,虽然控制线是我们意念中的线,不能被肉眼捕捉,但是我们可以感知到它的存在。线控制最典型的是物体的物理中心线即轴线控制,而且线控制在发生变化的建筑体与环境的关联中也可以通过轴线与基准线的呼应和与环境的对话达成建筑的外部秩序。层控制则是介于几何体与线控制的一种二维空间下的建筑手法,不同于几何体在建筑体的明显而清晰的外部表达和线控制在建筑体中的隐藏轴线,层控制既能够表现结构秩序,又能够操作集体的建筑形态,此外表达空间与功能之间的模糊和复杂的状态是层控制的最大优势。
三、建筑设计中的构建秩序路径分析
通过上文对建筑构成的手法分析,本文认为建筑秩序并不是一种绝对依赖于经验和范例模式的表达,在建筑越来越多元化与多样丰富的当今,建筑的构成通常在构思中充满了多样性,但又需要一种明确的秩序来支撑整个建筑体。因此,构建一个建筑的建筑秩序就需要首先明确这个建筑形态表面之下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模式,通过建筑体的形态和结构模式发现那些在个人与群体中形成惯例的建筑构成方式,并对其进行突破和创新;其次,在建筑的空间构成的角度来进行构建,作为建筑空间布局和安排最重要因素的动线和序列,使得现代建筑的形态更加立体和丰富,突破了以往的建筑在平面上有规则的、自由式的空间序列构成模式,因此有目的的在动线上行进历程,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序列效果;再次,从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入手。
建筑艺术有抽象表现和象征表现两种,抽象表现通常是通过点、线、面、体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建筑的形体艺术,象征表达则更过通过在拼凑中掺入历史中的片段来表达。虽然两种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深入发掘它们的本质其实就是表达了建筑体各个部分形成了一个程度的和谐关系从而构成了整体的建筑艺术效果;最后,分析建筑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设计家对自然环境的主观态度直接关系到了其所希望表达的建筑秩序的选择,而在处理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中,由于建筑更多的是在人工环境中,因此就必须考虑建筑与整个城市气质形象和利益的关系处理,在建筑的整体结构、形态表达以及空间和历史等方面作出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钦楠.建筑设计方法学[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刘永德.建筑空间的形态结构涵义组合[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建筑学概念论文]相关文章:
1.国外建筑学论文
2.建筑学本科论文
3.建筑学相关论文
4.建筑学毕业论文
5.建筑学论文2篇
6.对建筑学的认识论文
7.关于建筑学的论文
8.建筑学的毕业论文
9.建筑学毕业论文选题
10.建筑学毕业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