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学的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9-30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

  地铁环隧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解析

  摘要:在北京通州核心区,拥有地铁上盖、地下环隧交通组织的世界侨商中心项目,体现了建筑与交通的融合。本文将分别从与城市外部交通的接驳、连接空间的节点设计、商业流线引导三个方面对交通与建筑一体化的空间组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地铁人流引导;环隧接入;交通立体化;空间形态;防水节点

  0引言

  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将通州打造为城市副中心,并调整交通规划与之匹配,通州将以国际级城市规划为样板,未来将实现地铁、公路、水路快捷衔接的极速出行环境,除上述立体交通网络之外,“北环环隧”工程更是以地下3层交通环廊系统成为新城建设的亮点。“北环环隧”全长1.5km,设置4对进出口与地面道路相接,与世界侨商中心每个地块连接(本项目地块为图1所示2#、3#、6#、7#、10#),车辆可以从隧道直接进入地下车库;同时,世界侨商中心项目是M6、R1北关站双地铁上盖的综合体项目,地铁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中理想的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紧张的工具,所带来的巨大客流量是该项目商业布局中考虑的最大因素。

  1地铁与商业引导

  地铁与商业中心的结合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商业模式之一,地铁的便利性为商业中心带来更多的人流量和升值空间。商业设计原则是引导人流经过尽可能多的店铺,有效制造顺畅的人流内循环,避免盲区和死角;但同时地铁上的购物中心也存在着客流量大和高峰时间特定等特点,所以地铁与商业的结合,在人流动线规划上存在特殊性,不仅仅要吸引客流聚拢人气,也要疏导交通,避免人流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形成人流拥堵。因此合理高效的商业引导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商业距离地铁出口的链接通道最远应控制在350m以内,慢速步行时间15min内,这样不至于因为客流的疲惫而放弃抵达远端的用户。但因为项目位置原因,客观上的距离可能要超过这个距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合理规划流线导向,通过自动扶梯或者台阶形成室内和室外的场景变化,或者在关键点进行商业节点设计转移人流的注意力而不会觉得距离过长。同时合理的节点设计也会有效疏导人流集中区域。依据以上准则,我们根据地铁出入口的位置,对世界侨商中心的商业引导进行了合理规划。世界侨商中心由5块地块组成,地铁北关站位于10#地前方的13#地块中。该地块为绿地性质,经规委同意,世界侨商中心会对该地块进行景观设计和施工,在景观绿地中设置下沉庭院,地下空间无缝开敞式衔接,形成以地铁站为人流集散中心,向本项目地上商业步行街为导向的空间体系。

  1.1流线导向构成

  本项目5个地块的中心形成宽为43m、长为300m的开阔景观硬质场地,当地铁人流经下沉庭院引至首层,视觉随扶梯上升方向延伸,从压抑拥挤的地铁车厢来到开敞的室外广场,这种外在环境反差性的改善带给人们舒适、轻松、开朗的心理感受,这样的空间秩序强化了人的方向感,增强整个项目的整体性,加强了空间的可识别性。通过这一条人流大动脉,人们在这个“城市客厅”中聚集,分散到周边的各个底商或组团商业中。

  1.2构建立体步行流线网

  步行流线是零售业销售的基础,在单个地块内使用自动扶梯、台阶,将人流引入2层或是下沉广场,把步行街转入室内,把自然环境引入室内,形成地块内的人流循环。从整体而言,结合商业立面,将10#、7#、3#、2#地块2层通过过街天桥连接成整体,将本来仅仅是裙房底商体量的业态,视觉贯通,形成长达300m的巨型商业街区,创造丰富的立面表情,烘托商业气氛。地下商业部分结合地铁人流辐射半径,逐步将人流引导至地上“城市客厅”与13#地块之间的地下通道可以直接将人们从地铁导入10#地块商业区,分流的客流仍然可以通过环隧上方地下人行通道进入6#、7#地块的下沉商业广场,从而导入核心商业空间。如果说北京冬季的寒冷将会影响地上商业的活跃度,则恒湿温暖的地下商业购物环境能保证整个商业流线的舒适度,带动商业热度。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步行系统连接,将地铁人流自然而便捷的引导向区域纵深空间,辐射整个地块。

  1.3商业节点设计

  流线经过越丰富的界面,越能满足人群的多种体验。如购物路径有上行扶梯、下沉餐饮广场、独栋流线型旗舰店、围合的商业组团、广场上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活动、展览等设计节点,则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流线的趣味性,增加市民的参与感,降低人们逛街购物的疲惫感。商业步行流线跟随楼宇之间的视觉走廊,进入一个自由放飞尺度的“城市客厅”,第一个节点为10#地半围合状的商业组团,此商业内部空间流线围绕中庭采用环形流线设计,这种流线方式能引导人们无意识的逛完整个环线,能避免尽端式路径带给顾客的审美疲劳,体验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第二个节点是对景的6#、7#地块内凹下沉商业庭院,这个纯室外的丰富界面,注重垂直流线的自然连接,在公共中庭实现多种功能融合,对人流进行混合二次分流;第三个节点为2#、3#地块的空中连廊,作为“城市客厅”的空中围合,增强商业区域完整性,产生归属感。顺应人流方向设置扶梯自然引导至商业2层,结合“城市客厅”两侧布置退台式休闲平台,联系室外人流与建筑内部人流,提升商业价值的同时提升购物环境品质;以此,在相同现代商业流线型主题下,每个地块的商业布局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不同的趣味性的界面带来愉快的购物体验。通过立体流线组织以及流线上的重要空间节点设计对人流进行引导,才能延长人们在商业空间的逗留时间,提高消费几率,带来经济效益。

  2环隧地下工程一体化设计

  通州核心区北环环隧连接通州核心区22个用地地块,侨商项目占有其中5个,环隧融合接驳地上地下交通、市政管线,实现地块与地块、地块与市政道路间完美衔接。正式运营后,机动车将全部引入环隧系统,地上则留给公众步行、自行车使用,实现人车分流,可大大缓解交通压力,不会出现车辆在路面往来穿梭、拥堵不堪的景象。环隧系统构筑核心区绿色交通网络,通过机械处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北环环隧工程是国内少有的地下3层结构交通环廊系统,第1层是机动车行驶层,主隧行车道净宽14.15m,车道净高4.4m,供车辆行驶使用;第2层是设备夹层,净高2.2m,为市政管线出线夹层;第3层是综合管廊,管廊净高2.8m,设置有电力、电信、上水、中水、热力、气力垃圾6条主要管线,配备专门的多个吊装孔、检修人孔和设施监测系统,方便管线的管理维护。在环隧与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正上方预留了地下人行通道,作为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衔接。世界侨商中心地下室共计3层,与环隧对接的作用分别为:B1商业/车库对接环隧上方的地下人行通道,B2车库接入环隧驶入的车辆,B3车库接入市政管线(见图6)。北环隧道与周边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就引入了“一体化”模式。所谓“一体化”,就是将环隧、商业、写字楼、地铁等多项工程统一协调设计,本项目环隧车库一体化设计要点总结如下。

  2.1环隧上通道与地下商业一体化设计

  侨商项目在构建立体步行商业流线网时,将6/7/10#地块的B1层地下商业做联通处理,环隧上方的地下通道正是起到了这样一个串联作用,入口处设置小型中庭,作为商业节点对本地块的商业进行展示。地下通道成为商业流线中的重要一部分,构筑全新的城市地下复合空间

  2.2减少地面出入口数量

  北环环隧设计为逆时针单向车道,上层行车道设计为3条车道,中间为单向行驶车道,两侧分别为左右转弯车道,共设计有6个出入口可接入本项目。按照汽车库规范,大于等于100辆的地下车库需要至少2个汽车疏散出口。考虑到本项目的地块位置分布等因素,我们在设计2/3/7/10#地块B2停车场时,尝试分别连接一个出入口到北环环隧,另一个疏散出入口在地面沿市政路位置设置一条双车坡道。6#地块深处腹地,不可直接连通市政道路,且按照环隧交通设计,6#地块上方应没有机动车通过,6#地块B2停车场通过两个与北环隧道的连接口解决车辆进出问题,车辆平进平出,出入口效率提高。这6个出入口到达本项目各个地块B2地下停车场,入口宽度8m,设置防火卷帘,同时进入各地块入口处设置防火隔间,保证发生事故时,环隧内的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到各地块逃生。因为北环环隧与项目的连接,减少了地面的出入口数量,将车流进行了分散,加快出入口速度,满足了更多来自不同方向的车主的需求。

  2.3利用环隧基坑

  环隧建成后不需回填土方,侨商项目直接利用环隧的护坡桩作为本项目的基坑支护桩,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约了大量成本。

  2.4与市政管线连接

  位于B3地下车库环隧接口位置,设置一个宽15m,长4m的管线仓,用于环隧的市政管线的接入和本项目自身管线的转换,除常规水电管线外,也接入通州区首次引进的气力垃圾系统,即在每个地块地面以上设置2个垃圾投放口,每天地上建筑产生的若干生活垃圾,用塑料袋装好以后,投入地面垃圾投放口,进入垂直垃圾管道,再通过水平管道内真空负压气流把垃圾迅速收集到场地北侧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进行固气分离和压缩处理,是绿色环保的一种新的理念。

  2.5防水节点

  目前环隧系统已经施工完毕,侨商项目正在施工中,根据市政院提供的数据图纸和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地块内接口节点设计,在衔接过程中怎样解决防水技术问题,这是该项目设计中的难点,确定防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结语

  如何将地铁带来的客流转化成商业资源,如何对商业流线进行引导,如何连接地下环隧系统,本文结合项目讨论,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体系,塑造丰富多彩的现代都市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3]城市地下联系隧道防火设计规范[S].

[关于建筑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1.建筑学的毕业论文

2.建筑学的毕业论文参考

3.关于生态建筑学的探讨

4.国外建筑学论文

5.建筑论文|建筑细部的意义

6.建筑论文|建筑整体设计-建筑创作和综合技术

7.建筑论文|地基处理--强夯法

8.建筑论文|国际投标策略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