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节能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04-24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当前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观念背景下,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不仅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也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浅谈建筑节能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建筑节能论文1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节能多个角度的分析,阐述了建筑节能的主要做法与思想。本文主要说明了节能建筑的设计、建筑材料的节能、建环设备的节能、新型材料的应用。对建筑节能的方向、意义和前景做出了说明。这对于节能建筑的设计、建造以及前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材料;建环设备;新型材料。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是刚性的,能源需求的总量还会增加。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建筑节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其中采暖、空调能耗约占60%-70%。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因此,节能建筑的推广迫在眉睫。

  2 节能建筑的设计

  2.1 建筑结构的设计

  毋庸置疑,外形新颖的建筑能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现在的建筑外形越来越华丽,给人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强烈,然而这些背后被我忽略的缺失建筑节能。

  就建筑而言,其方案的设计对建筑能耗有直接影响,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都可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就同一外形的建筑而言,朝向的不同,可大大影响建筑的热能耗,南北朝向的建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所以因尽量选择南北朝向。而大面积采用空调的建筑,就应该尽量减小建筑的表面积。能够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在设计时就应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如较大的窗口和可控百叶窗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空调设备的负载。

  2.2 绿化设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利用大量的太阳辐射能,直接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此同时还通过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有效降低该区域的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研究表明:相同时刻水泥地表面的温度大于草坪地表面的温度,该差值最大约为10℃,最小差值也在2℃以上。裸地与草坪两者温度分布的差别与水泥地和草坪的分布差别类似。相同时刻裸地地表的温度明显高于草坪地表温度,最大约为12℃,夜间有所降低。相关研究同时表明绿化地面与裸地面、水泥地面相比较,对峰值温度的出现有延迟作用。在调节空气相对湿度方面,一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升水,草坪等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茂密的茎和叶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

  利用绿色植物的这些优秀特点,在方案设计时可在建筑周围布置地表绿化,如草坪、花坛、树木等,以保持建筑周围优良的环境,为建筑整体的节能做出贡献。同时在建筑的外立面、屋面也可进行绿化设计,如夏季,通过植物冠盖、叶片的遮阳作用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通过蒸腾作用吸收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量,释放水蒸汽,改善建筑物外表的热、湿环境,降低建筑空调负荷,实现节能;冬季,绿化主要起屏蔽作用,减小风压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减小冷风渗透和外表面对流换热损失,降低供热负荷,达到节能目的。

  2.3 “循环经济”设计

  在方案设计的其他方面,以“循环经济”(Recycling Economy)为指导,进行设计。在早期规划时,就对某一建筑周围的建筑做出科学规划,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生活居住区:指回收利用生活居住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把它们转化成能源,包括污水的循环利用,生活垃圾的工业利用和处理;工业园区:具有组织网络共生关系的企业之间,按照不同的生物链关系,实现资源和物质共享,使这个组织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成为另一个组织或企业的能源或材料等等。从构建生态建筑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生态景观系统等方面入手,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的进行生态环境的规划和设计,达到节能的目的。

  3 建筑材料的节能

  建筑节能就要从建筑的各个方面入手,而建筑材料是很重要的方面。墙体的保温性能,对建筑整体的能耗影响最大,在外墙外保温这个技术体系中,目前有多种多样的做法,例如:EPS(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XPS(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聚氨酯、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复合外墙外保温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隔热涂料,例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阻隔性隔热涂料是硅酸盐类复合涂料、反射型隔热涂料(日光热反射涂料)和辐射型隔热涂料等。建筑隔热涂料更适合高温、高湿、多雨、夏季时间长等环境,能够降低施工综合造价,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建环设备的节能

  在建筑中,建环设备是不可缺失的部分,也是能耗最大的部分,因此建环设备的节能对建筑节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1空调系统节能

  对于一个完整的供暖空调系统,其基本的组成都必须有三个部分组成,即热(冷)源、管路系统和末端(向室内供热供冷的设备装置)。现在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地热实现制冷制热的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低温地热资源(常温土壤或地下水)来实现制冷制热的高效节能热泵系统,利用地能分别可以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同时大地储存冷量,以备夏季供冷使用;相反在夏季作为冷源,同时储存热量以备冬季使用,它有以下优点:地热属于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很低的污染物排放、其可适合各类建筑使用。

  4.2 照明系统

  现阶段很多建筑为了达到必要的视觉效果,大量的使用电灯照明,这一项就造成了能源大大量消耗。最为建筑节能的一个组成部分,照明系统必须有效的改善。自然光就可以被我们很好的使用,随着优质光导材料的出现,我们可以使用光导照明系统将自然光导入室内,以减少电灯的使用达到节能效果,或者在建筑设计时就合理的将自然光导入室内使用,例如香港中银大厦就是完美的实例。另一方面随着高效节能灯的出现,我们可以替换以前的高能耗电灯,亦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

  5 新型材料的应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也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达到第一时间使用新型材料来提高建筑的价值。太阳能技术已经成熟,光伏屋顶就是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得到绿色能源的同时又能起到美观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太阳能热水器也是利用太阳能对水进行加热,减少对电能的消耗。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会被得到应用,为建筑节能做出更多贡献。

  6 结语

  无论是建筑设计、建筑材料还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建筑节能必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还处于弱势阶段。相信不论是国家对能源的重视,还是人们需求所指,建筑节能都将会被推向前进。建筑节能对于建筑业得发展,甚至国民经济、国家能源安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祥钊,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新型建筑材料,2000,(06):13-17.

  [2]刘洪涛,几种常见的外墙保温形式及材料, 建筑技术与应用,2002,(01):39-40.

  [3]王威,不同地表状况下的温度分布比较研究,北方园艺,2001,(04):23-26.

  [4]寿青云、陈汝东,高效节能的空调―地源热泵,节能, 2001,(01):41-43.

  [5]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综述,刘宪英等,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04):106-111.

  浅谈建筑节能论文2

  摘要:建筑节能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在论述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建筑规划设计、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等典型的建筑节能技术。

  论文关键词:能源,节能,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的储量在急剧下降并日趋枯竭,能源危机不可避免,建筑节能刻不容缓。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改善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好的房屋;在屋面、墙体和门窗等建筑外围护结构上,使用具有隔热和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在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等建筑工程上尽量使用能耗较低的产品,同时尽可能开发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等新能源。

  2.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节能的法规配套不够完善。目前,已出台的法规及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节能只有总的要求和使用的局限范围,难以推广到不同的建筑类型。

  (2)节能技术与产品不够成熟。主要是目前我国采用的建筑节能产品高科技含量较低,节能率不高,又多是常规的建筑节能产品,如空心粘土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等,高科技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范围较窄。

  (3)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一些当地政府领导人对建筑节能工作不够重视,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全,不力,建筑节能重要性在广大群众中宣传教育不够,政令不通,影响了节能与环境治理措施的全面落实。

  (4)建筑与设备设计不协调,造成节能建筑不节能。

  3.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可分为两部分[3]:(1)建筑物自身的节能;(2)空调系统的节能。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主要考虑建筑物的设计规划、围护结构、遮阳措施等方面。空调系统的节能主要考虑冷热源的能耗、输送系统的能耗及系统的运行管理。

  3.1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节能设计应从建设选址、分区、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太阳辐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构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4],全面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