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传统园林被改造后对外开放,但大多变成了旅游景点。而广泛分布于我国大小城市中的,则是富有西方现代美学色彩的现代园林,其主要特点是宽阔的道路和广场以及各种出于名家之手的标志性建筑。城市绿地园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但由于太倾向于现代设计和观赏,使钢筋水泥设施远远超过了花草树木,园内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此外,大多数园林仅仅是城市的点缀,而未真正与居民区及公共设施融合,使得绝大多数居民无法享有优质的自然环境。
一、传统建筑艺术没落,缺乏地方特色
在我国现代园林研究的探索中,不断地在提倡对传统园林建筑的继承和发扬。但从现状来看,我国并没有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将传统园林的艺术精华继承和发扬,反而让西方现代设计和审美理念占据主导。一方面,由于西方现代设计方法和理念已经在城市建筑设计领域形成统治局面,园林的设计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本土设计队伍创新能力不足,迟迟不能找到将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的途径。尽管如此,我国现代园林建设中也不乏上品。上海的大观园、北京的陶然亭及亚龙湾蝴蝶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的建筑风格。将本地特色融入其中,同时也兼顾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兼具观赏、休憩和娱乐与一体。其中,苏州博物馆便是典型代表。
二、古代园林艺术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
继承和发扬古代园林艺术,必须结合现代城市环境及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将传统艺术特色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创新出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式现代园林建筑风格。苏州博物馆巧妙地结合了苏州传统建筑风格,并摆脱了传统园林的设计思路,针对每一个部分设计了独立的主体,从而将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的精髓与现代审美、功能性完美结合。
1.传统精髓中的细节创新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对场馆设计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保守、含蓄的风格,在细节中加入符合现代人的开放和自由的审美观,使得传统园林建筑的内核中绽放新的花朵。场馆的细节设计充分体现了设计者(贝津铭)对场馆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取舍。如博物馆的墙面及线条依然借鉴了传统的白墙和神色线条风格,单调沉闷的黑线和青砖被颜色更亮的浅灰色花岗岩取代,以追求更加明快的色彩和纹理。又如新的屋顶被重新设计,演变成一种创新的几何造型,这使得它在与现代审美习惯相遇时显得更加柔和。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封闭和昏暗,玻璃屋顶、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及涂料共同组成的顶棚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木椽和瓦片。活动区域和博物馆展区有了充足的阳光,不仅方便游玩,更让游客的心情更加开朗。目前,这种顶棚设计在许多园林建筑中都有应用,使室内的光线控制变得更加灵活。
2.兼艺术气息与实用功能于一体
古代园林的精雕细琢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复制,且造价昂贵、功能缺失,无法匹配现代生活。现代园林建设不仅需要考虑特色和文化气息,更要基于区域的实际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投入,体现其功能性和多样性,苏州博物馆在这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
苏州博物馆新馆集创新山水园林、地方特色建筑、现代化馆舍建筑三位一体,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还具有强大的实用功能,与周边城市景观和谐融为一体。在创新山水园林反面,新馆并没有完全复制传统园林,而是利用现代化的物料,按照传统园林的格局进行巧妙构思,增添了许多提供游人休憩的场所。其中的假山、流水小桥、凉亭绿竹等造价都不高,但经过巧妙搭配,就形成了兼具传统和现代艺术气息的创新型山水园林。其中,独创的片石假山配以白墙为背景,宛如辽阔的山峦。假山与旧园相连,新旧园林形态不同但意境相同,两者和谐地融为一体。在实用性上,新馆与城市景观自然镶嵌,如张氏义庄和亲仁堂改建后作为吴门画派的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相融合;而忠王府西侧的张宅“小姐楼”则改建为饭店和茶楼;东北街北侧的商业建筑设计与新馆入口官场相通等。
三、结语
现代园林或现代绿化建筑不一定需要大规模的破而建,应巧妙利用现有的环境和资源,将功能性放在首位,进而充分吸收古代园林的人、建筑和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以便创造出开放和谐的“大园林”。只要将传统艺术精髓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便能创造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