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改进
(1)根据不同的角度考虑,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有多种不同的模式,而对模式的选择关系到整个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先确定一种管理模式,再予以执行,是项目开启时需要做到的。下文将介绍两种低碳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①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被概括为“一定位、四阶段、十主体”,它是以低碳建筑为核心,低碳管理方全程参与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四阶段指的是低碳建筑的目标形成阶段、实体形成阶段、运营维护阶段、拆除及后评价阶段。十主体即参与建设乃至使用建筑的整个建筑寿命过程中有关的管理主体,其中业主、低碳管理方、政府为低碳管理三大核心主体。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它是在低碳管理方的监管下,由业主整合各阶段的参与主体,以最终达到全寿命周期低碳。建设业主负责建设管理,在建设中保证形成低碳型建筑,而在建成低碳建筑实体后,就会将管理工作交给所有权业主又或者由建设业主继续进行运营维护及拆除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关键在于将管理贯穿与整个建筑的寿命,而且加入了非建设方的管理,包括政府监督管理。②结合专业咨询机构的新PMC模式。传统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大致有设计-建造模式(DB),建造-管理模式(CM),和项目管理承包模式(PMC)。而如果将低碳环保考虑到项目管理中,PMC模式的优势就较为明显。PMC模式是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而为了契合低碳的目标,就需要在传统的PMC模式中加入绿色专业咨询机构这个角色,这个咨询机构为项目管理方提供低碳管理、改造的建议,促进管理中对低碳的专业性针对。绿色专业咨询机构能够为整个项目的低碳目标设置标准,在管理进行时协调经济效益与低碳环保间的矛盾,确保承包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两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与对模式选择的建议①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贯穿整个建筑的始终,从设计图纸到建成实体再到寿命终结,都有管理方确保其低碳环保的实现。因此优点十分明显,就在于无死角不间断,管理不会被松懈,由于不同的管理主体在不同的阶段都与建筑本身利益相关,所以在管理中能够保证尽心尽力。同时,加入政府的监督管理,有机会获得政策上的优惠支持,减轻建设方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质量的保证。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缺点,也正是由于管理方分化。整个建筑由十个主体进行管理,管理责任的交接复杂化,各个主体之间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确或互有重叠,而且利益也可能有所不同,很可能影响到管理观念,不利于整体的管理。一旦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低碳建筑的管理实现就会受到影响。②结合专业咨询机构的新PMC模式具有几个优点:
a.项目管理承包商权责较大,有效的缓解业主在此方面的压力;
b.由于管理方单一,不需要多方投入,有助于节约项目投资;
c.强调风险意识,会对项目采取预控措施,项目风险相对较小;
d.项目经理介入时间早,专业机构专业指导,以致可以从前期策划开始就对低碳需求进行关注和贯彻。然而,这种模式不及上文提到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地方,在于管理方过于单一,项目承包商毕竟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低碳的考虑容易成为次要点,而且在管理上侧重于前期,对建筑完成后的问题缺乏关注。③综合上述对两种模式的介绍,笔者认为,在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关键在于为建筑项目先做好目标定位。管理模式是基于角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模式,所以一开始确定好对整个建筑项目的要求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选择最佳的方式。同时应结合不同模式,进行优劣分析,寻求协调融合的可能,如上述两种模式,前者在于管理主体过多,后者在于管理主体单一,都避免不了由此造成的短处。所以是否可以尝试在进行管理策划时,适当地进行结合。模式的选择不意味着模式的固定化,为实际情况服务,进行适当的改进是每个模式都必须经历的,只有这样,才能对管理效果有所保证。
二、结束语
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决定了整个项目的管理实施,模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决定,没有一定对的模式,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管理模式。模式只是一个框架,重要的是首先选好一个大致框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结合不同模式的优点,进行调整改善,以便最后形成最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