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水利施工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0-01-09

  一、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

  水土保持对于水流中的泥沙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拦截,使泥沙不能流入江河湖泊之中,减轻水库和河流之中泥沙的淤积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可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和降低维护费用的支出,取得水利工程的规模效益。

  (二)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能够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土壤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因为水土保持而无法流入到其他水流中去,土壤对于水体的危害因为水土保持而讲到最低限度,对于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维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抗旱能力,水土保持通过土壤对地表水的调节,土壤通过渗流调节高峰时期的洪水,起到降低洪灾洪峰的作用,从而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二、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中应该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一)水利工程的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工程所存在的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进行方案设计,邀请水利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预测可估算,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完善,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详细制定。

  (二)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水土保护的制度建设

  要加强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度的建设对于水土保持十分重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个严格而又具有系统规划的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制度,对于涉及到的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污水和废水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论证分析,对于那些耗能比较大,效率比较低下,污染又比较严重的企业要积极的引导向低耗能、高效率、污染低的方向发展。

  (三)水利工程施工方面

  根据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呈现点状和线状的特点,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治理措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开挖区、回填区和弃渣区,实现工程和生物两种措施的结合,提高地表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在施工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的渣滓和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到植被的发育。对于在施工中所占用的耕地和林地,也要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在建沟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施工,预防可能出现的边坡被冲刷的情况发生。生活区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约束,加强保护水土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活区的影响和危害。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保持水土的意识。

  (四)加强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要强化管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出一个全面所有江河湖泊水力资源的监测体系,着重对于用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在保证了对于干流水域的监测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对支流水质进行监测,提高对于水力资源的监测能力和范围,从根本解决整个水力资源的监测、管理调度、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的能力。

  三、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性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前提。水土保持能够有效的解决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情况,水土保持的工作对于保持和增加土壤中的渗水量十分重要。在一些水利工程中,比如南方的梯田,在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的时候,还调节了水力资源,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增强土壤的抗洪抗险能力,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力推进,又提高了对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土壤的产出效率,不仅预防自然灾害的频发,还可以使得土地增产。水土保持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我国的土壤和水利生态系统,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目的。结语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而水利工程的重要目的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和建设中,一系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还不完善,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弊端,我们在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中,要做到各个环节都秉持着科学、公正、公开、严谨的原则,使水利工程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最大的效能,使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控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