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暴露时间的长短和失水量。
当失水量一定范围内时,干缩系数相当小,当失水量超出这一范围时,干缩系数骤然增大,失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干缩系数又变得相当小。养生结束后,暴露时间越长,失水量越大,干缩应变越大。
1.2 温缩裂缝。
温缩裂缝是由水泥稳定砂砾土层内固相物质自身的温缩和由于结构层内水的温缩而对结构层的收缩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温缩裂缝有两种形成机理,一种是低温裂缝,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温缩裂缝的产生主要与砂砾土中土的含量、结构层的含水量和水泥剂量等内在因素有关外,还与环境温度变化、施工时的温度、密实度等外在因素有关。
1.2.1 砂砾土的中土的含量。
水泥稳定砂砾土结构层中,水的温缩性(在大于4℃时)>土的温缩性>胶凝体的温缩性>砾石的温缩性,砂砾土中含土量增加,混合料的温缩系数变大,且温度越低,含土量对温缩系数的影响越大。
1.2.2 结构层的含水量。
含水量约在最佳含水量状态时,水的温缩影响对结构层的温缩影响最大,此时,结构层的温缩系数最大。
1.2.3 环境温度变化。
环境温度变化越大,对结构层温缩影响越大,温度变化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干缩变化影响。
1.2.4 施工成型时的温度、密实度。
施工时的温度越高,成型时的体积在温度变化时其温缩效应最大,结构层收缩时,极易在此处产生开裂。
1.3 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分为:瞬时荷载型裂缝和疲劳荷载型裂缝。它与结构层厚度、结构层的弹性模数、行车荷载大小、速度和路基的弹性模数等有关。
1.3.1 结构层厚度。
厚度越大,荷载传递到结构层底部时受力面积越大,在底部产生压强越小,拉应力就越小。
1.3.2 结构层的弹性模数。
结构层的弹性模数越大,结构层弹性下降就小,底部产生的变形小,结构层底部产生的拉应力就越小。
1.3.3 行车的荷载和速度。
行车的荷载越大,对结构层产生的下沉越大,行车速度越大,对结构层产生的推力越大,结构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越大。因此,在养生期间,除养生洒水车外严禁其他车辆在结构层行驶,洒水车应控制行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