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高校户外空间环境人性化探索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论文关键词:高校 户外环境 灰空间 人性化 人与景的互动

  论文摘要:教育体制多元化、交叉化的变化对高校校园物质环境提出许多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只停留在对功能的改善和对景观环境的创造上,更要考虑如何创造出真正的教育氛围和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本文认为,高校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能活跃环境气氛,自然环境对人的心灵具有陶冶作用,而如何促进人与景的互动才是问题的中心。

  一、高校校园户外环境空间的概念及其发展方向
  
  高校里的人们都拥有一个工作或学习的空间,而且他们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此空间中度过的,日常校园活动也是在此空间内展开的。如把此空间看作“家”,而将邻近的户外空间、公共绿地等作为“前廊”、“院落”等具有“家”的特征的地方,那么在这些与“家”相关的空间之间则是校园的户外空间。本文即着重讨论如何使校园户外空间成为人性化的教育场所,关注每天被使用的建筑物之间的户外空间。
  已有的对校园环境、景观等领域的研究,大部分只停留在功能的改善和景观环境方面的改造上,而在如何创造出真正的教育氛围和对户外空间的整体考虑方面并不多。难道不能把室外空间加以设计,使之如同教室一样适宜教学吗?户外步行道和人流的集中点是否可以像室内走廊一样成为师生们自发性讨论的场所,并且在设计校园时体现这一需求呢?户外场地是否可以成为学科的实验室,而建筑和庭院是否可以展示大学生所从事的一些研究工作呢?假设有一条流经清华园的城市河道,如果利用学校相关专业知识的优势,如水利、热能、生物、环境工程、土木、美术、建筑等,将其改造成为多学科的实验基地,把实验对水域质、形、味的改变很好地展示出来,便可使其成为环境教育场地,从而促进人与景的互动关系。
  
  二、分析北京几所有代表性的高校校园中建筑与户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北京大学校园空间形式=建筑+绿地(含水域)+局部小空地+道路。校园的绿化较合适,但在处理建筑与绿化、绿化与户外活动空间及道路之间的关系上显得过于草率,对使用者在户外活动的心理及空间的考虑较少。校园北区保留了古典园林的自然环境,而且学校对已有园林的保护与整修下了不少功夫,如大片草皮的培育、新树的栽培、植物的搭配等。但这些绿化空间的蔓延,把使用者的空间缩小了,没有能让多数人驻足、交流而又相对安静的区域,使人只能观看、欣赏、留影,而无法与环境对话,无法融入环境中去慢慢品味。由于历史性,导致其可看性,加强了保护性,结果是少了参与性。
  清华大学校园空间形式=建筑+建筑周边局部空地+绿化(含水域)+道路(图1)。东部具有现代特色的主教学楼前建筑群采用中心建筑布局形式,空间布局端庄,具有震撼力。从景观的角度来看,有其独特特征并在绿化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缺点是对使用者在户外活动、心理、视角及使用功能的考虑较少。草地的处理是为更好地衬托建筑,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但当建筑的四周大都是草地时,建筑也就显得过于直白和笨重,人在户外逗留的机会就少,急匆匆的过路人使此处显得空旷。
  中央美术学院校园空间形式= 建筑+绿地+户外活动空间+道路。中央美院新盖的教学区,采用整体建筑群的形式,围合组团,户外活动空间渗透或邻接着建筑,空间层次、序列丰富,建筑与户外空间的过渡合理。但是户外环境空间的组织形式缺乏对学生行为及心理的考虑。
  大学校园建设很少把户外空间和学习问题联系起来,它们除了考虑在建筑物中容身和出入以外,并不认为户外空间与其中心目标之间有什么重要的关系。各学科的师生囿于一隅,学科间的信息交流,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往受到空间的阻碍,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对物质环境的要求。应创造一个空间网络和服务系统,为各种学科领域提供机会和场所。因此我们力图把一些与学习相关的问题指出来,如校园的环境对学习的激励或开放性的作用,对学生自发地相互影响或满足学生不受干扰的需要,环境成为一种教育场所的可能性,以及学院政策鼓励什么样的相互交流活动。如果在相互交流活动中偶然的相遇很重要,那么教室、宿舍、走廊和中心地带、活动空间的设计形式就成为关键的问题。
  
  三、现代高校户外空间环境人性化的探索
  
  根据以上调查,作者认为现代高校校园空间形式应该由建筑、建筑灰空间、户外灰空间 、户外空间共同构成(图2)。建筑是为使用者提供相对固定的、私密的使用空间;建筑灰空间是建筑中相对开敞、明亮,可进行交流活动或聚集、休息的共享环境空间;户外灰空间指建筑邻近空间,有一定限定性,可与自然相对亲密接触的环境空间;户外空间指公共绿地,具开阔性、自由性,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人文自然环境空间。这些空间形式不能相对孤立,它们是相互交织、共生、融为一体的整体性校园空间形式。以下利用几个例子说明这个理论:
  在传统概念之中,传统雕塑就是一个封闭的实体,观众只能在其四周观赏,缺乏与受众以及环境的互动、交流。而现代的雕塑有一种探索,即突破雕塑本身的封闭性,在雕塑实体中留出空间,例如亨利·摩尔关于雕塑的“空洞”理论——他认为空洞比实体更有力量,更有吸引力,可增加空间感。这样,雕塑与环境的融合增加了,观众的视角就不局限于雕塑的四周,观众甚至可以进入雕塑之中,体验、感受雕塑空间的虚实与开放。
  由此可见,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建筑灰空间与户外灰空间的作用很大,如鼓励人们交流,增加人与人接触的机会等。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选择户外灰空间来探索现代高校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建立起上文所提出的校园空间组织形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校园户外空间建设应遵循的法则
  1.户外空间设计应遵循校园环境的作用及使命并为其服务
  校园是教育学生成才的环境,是培育精神的场所。这就要求校园户外空间环境为学生提供进行文化活动的条件,以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具有创新合作的精神。
  校园环境是知识和文化的环境,是艺术的环境,这体现在对学校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发扬等方面。同时,校园环境是美的艺术性环境,是社会文明的橱窗,富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满足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因此在空间环境的处理上应具有预测未来发展的要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