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高校户外空间环境人性化探索(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2.从使用者(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角度出发研究户外空间的设计
  校园环境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户外空间的设计应着重依据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与心理发展”理论,需要的层次越高就越涉及他人与社会。学生对环境的需求为: 公共活动空间和归属感。公共活动空间为人们提供社交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及集体精神,具有从属于集体的归属感。缺乏这些社会环境,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孤独感,产生与外界隔离的精神压力。
  3.校园环境空间应注重艺术性
  空间艺术不是“空间+艺术”,不是“户外实用性环境空间+艺术化”。空间之所以成为艺术,是由于空间与艺术的交织、融为一体,成为有自律整体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二)从空间元素入手探讨户外环境空间艺术的设计
  前文的讨论希望营造这样的空间: 校园建筑群体自由而有秩序,灵活而有组织,没有呆板又硕大的中心,但存在许多公共活动中心,空间合乎人体尺度,艺术性的形象活泼亲切,有利于师生接触,促进社会与学校联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各类活动的需求,并适于教学,激励他们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勇于改革、创新。为此要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多样的活动空间: 户外—室内; 公共性—秘密性; 群众聚会—幽静独处; 动—静 ;正式—非正式等等。
  本文将针对空间的尺度、质感、空间布置、空间层次、空间序列等方面的设计方法探讨户外灰空间的营造。
  1.户外灰空间指特定建筑邻近的空间
  特定建筑邻近的空间指的是校园内建筑的周边、主入口、前庭和内庭等,简称“没有屋顶的建筑”。据调查,特定建筑的主入口是校园户外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以这个点向四周扩散的邻近空间是积极的空间。在这里学生需要有更多的空间,可在户外舒适地学习、交谈或游戏,以及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因此该空间设计应安置以下的区域,如:学习空间、餐饮空间、交谈空间、非正式座位区和自行车停放区等。同时,这个空间应包括相对较大的绿色区域。
  (1)尺度作为形式视觉属性,是由形式本身的尺寸与周围关系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此空间受限于既定建筑及规划,但又具有可伸缩性。如果既定尺度过小,可与其它领域形成某种联系;如果过大,可以多中心的公共空间形式出现。
  (2)质感一般指物质表面的色彩、肌理,甚至包括声音、气味。作为建筑邻近空间,人与物的相互关系比较密切,直接感觉比较重要,因此建筑邻近空间的物质环境选材上要相对考究,必须充分考虑其色彩、肌理所造成的触觉及视觉感受。
  色彩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视觉要素,在建筑邻近空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色彩环境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欢快与喜悦。在外环境色彩设计上,如何协调、搭配诸多的色彩元素是关键,成功的色彩搭配可以免去杂乱无章,可以避免失去环境的艺术性。
  肌理包括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具有引导人行为的功能。视觉肌理主要表现在地面的拼花、绿化的搭配等方面。触觉肌理主要表现为人所能触及的如休息椅、台阶、雕塑等。
  (3)空间布置应尽量少地将户外空间放在建筑物的阴影中,分析用途并确定区域,以人的行为目的来划分运动空间与停滞空间。
  ①运动空间: 向某个目的地前进、散步、进行游戏或比赛、列队、集会等。
  ②停滞空间 :静坐、眺望、读书、等人、交谈;合唱、讨论、演说、集会、餐饮、卫浴等。
  当用途明确后,空间划分为运动空间、停滞空间及混合空间。这三类空间分别有不同的特性与作用。运动空间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宽阔,在布局上应具有方向性,因为有了目标,运动空间才会产生吸引力。这个目标应突出,并把周围的线、面连接起来。停滞空间则相对静止,如地面有高差,背后有墙的空间,或隔断的合理布局并布置有长椅、绿荫、照明灯具、风景点等。混合空间一般指运动空间中兼有停滞空间,但停滞空间不能兼有运动空间。
  (4)空间的层次要由用途与功能来确定,一般表现为: 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 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总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适应空间所要求的功能种类和深度,创造出有趣、富有变化的空间秩序。
  (5)空间序列 :当人移动时,为空间带来变化的情况,邻近建筑通常利用运动路线、地面高差、树木配置来引导、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又能创造充实、丰富的空间形式,并指引空间布局。
  2.注重使用者与建设者共同参与
  这种参与对学校建设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校园的使用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需要,所以以参与的方式设计的场所就会比以行政集中的方式设计的场所更适应人们的功能要求。
  
  四、结语
  正如我们所期盼的那样,当户外空间成为第二课堂,学生们在户外空间进行讨论、实验、学习、娱乐时,校园规划设计已从静止和限制性规划走向具有灵活发展结构的积极规划的新领域。所以校园规划与其它形式的场地规划一样,景观设计师应从一开始就参与进去,强调对建筑邻近空间的设计,关注人们对公共绿地的需求,精心保护特殊地段,熟练地利用植物和场地设施的设计和安排,更好地促进人们在户外空间中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及娱乐等活动,并促使人们走向自然、接触自然。
  
  参考文献

  ①(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②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87。

  ③凯文·林奇:《总体设计》,黄富厢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

  ④章俊华:《公共建筑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