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钻孔桩的质量控制及缺陷防治措施(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三)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1)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2)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可利用导管进行,准备一个清孔接头,一头可接导管,一头接胶管,在导管下完后,提离孔底0.4m,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优点:及时有效保证桩底干净。
  (四)钢筋笼上浮
  原因:(1)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钢筋笼仅1m左右距离时,由于浇注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2)由于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握裹力,如果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防治措施:(1)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2)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五)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1)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混凝土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混凝土,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混凝土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2)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导管提漏而二次下球也是造成夹泥层和断桩的原因。(3)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混凝土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混凝土表面的沉淀物,造成混凝土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4)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混凝土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治方法:(1)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混凝土时尽量积累大量混凝土,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3)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三、混凝土灌注桩质量判定
  桩身混凝土质量判定。
  比较准确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是静载与抽芯,但是由于静载、轴芯为操作性检验,且费用高、时间长,所以常常采用动测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而动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动测结果不能作为桩基工程竣工的验收依据,用于普查质量仅供验收参考。
  混凝土质量还要依施工单位素质,掌握施工过程实际情况与施工记录。主要依据是掌握施工过程情况与施工记录。主要有如下措施:
  (一)审查主要施工人员、施工单位所施工过的工程质量情况;
  (二)审查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什么质量保证措施。如:钻孔桩钢筋笼如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再检查一下灌完桩钢筋笼的位置情况,可推定保护层是否严重不足;
  (三)对施工记录进行审查,要求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成孔记录与灌注记录,认真分析记录中出现的机械故障及孔内异常情况、事故等,并进行推断。
  总之,桩混凝土质量的判定,要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方可比较准确判定混凝土质量。
  综上所述,钻孔桩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审查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否合理,并了解施工单位素质,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钻孔桩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DZ/T0155-95,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