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空间分异:结构动力与文化动力的双重推进(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4
四、结 语
总体而言,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过快、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业过于追逐效益、住宅开发市场化等因素的存在,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也正在形成。在很多大中型城市中,被现代化建筑包围的城中村、城市郊区和边缘地带、拥挤落后的老城区等都是贫困区位化的典型代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档楼盘和小区向郊区集结,从而形成了“高档社区生活不便,生活方便的都是老旧社区”的独特空间一生活关系。中上层人士脱离传统的世俗生活,追求自由、宁静和安全,底层民众则聚居在生活方便、物价便宜的空间中。城市居民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的拉大,很容易造成社会分裂,影响社会稳定,这在西方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已有前车之鉴。与“代沟”概念相类似,社会群体之间由于缺乏交流形成的互相不理解不沟通的隔离状况称为“群沟”。“群沟”现象是因空间分割而产生的不同人群之间的隔阂。群沟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缓解,就会加剧城市社会矛盾,发展为社会冲突。
空间分异的结构动力和文化动力分析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各阶层、增强沟通与理解提供一种独特的思路。中国的城市建设、住宅建设和分配,除了思考如何从政策制度层面予以改进,缓解住房不平等,还应当尝试在空间隔离的消解方面作出努力。当然,这里所谓的消解空间障碍并不是要取消所有的距离。一个被取消了所有距离(物理的、心理的)的社会,一个没有禁忌、偏见和任何保留的社会,一个亲密关系不受限制的社会,将是一个既没有人存在,又没有自由的社会。因此,对空间隔离的消解强调对贫困社区、落后城区的追加建设和改造,通过改善社区居住环境,提高公关服务水平,增加更多的商业、娱乐、交通和健康设施,进而提高中底层居民,尤其是底层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落后社区与高档社区的差距。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突出交往型规划的理念,降低公共活动空间的选择效应,让各阶层的人们能够在“生活世界”、“公共圈”中互相沟通、理解、适应。此外还要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进行开放型社区文化建设,开展邻里复兴运动和“手拉手”的社区协作运动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缓解的,一个和谐、统一、平等、互助的城市才是人类理想的家园。
上一篇:谈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
下一篇: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