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河道系统整治与建设研究——以浙江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为研究对象(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3.2生态河道规划
组景序列是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欣赏与表达模式的重要文化形式。本案延续“枫溪八景”这一文脉,借鉴传统中国画长卷做法,根据现状把枫溪沿河景观分成6部分:山光潭、珠波桥、百花涧、青溪坊、秋霞圃、枫影滩。分别以山、路、水、村居、田园、植物景观为名,构成全景山水长卷式的山水村居田园画卷,突出枫溪之美。具体措施如下:
3.2.1保护性措施廿八都古建筑种类多、数量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其风格融浙、皖、闽、赣干一体,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枫溪村的水安亭桥,原为木结构跨桥,清康熙五年毁于洪水,同治三年建成石拱桥,桥上原有亭阁18问,现尚存14间,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浔里村的清文昌阁,也是保留下来的重要古亭阁。除此之外,还有枫溪桥、河埠头等古建筑物,在枫溪河水道设计中都应给予保护,现对传统村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特色。另外,从依存古镇空问构成来分析,枫溪如腰带,其急缓开合的动态恰和古镇人文景观耦合,构成古镇景观意象(规划图见图4~6)。
3.2.2景观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1)构建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上游有潭,主静,文昌阁高耸潭西。下游为滩,主动,关帝庙动峙滩头。中间两弯是村落居处,缓急适中。由此,营造出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地,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2)在中游清溪坊两湾处,保护当地条石砌石驳岸,加砌水下种植池,种植水生植物。在岸坡防护工程上,选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条石块石和当地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3)在下游枫影滩处,利用具有透水性能的卵石、砾石等构成河床材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4结语
当前,城乡环境的生态化已成为世界潮流,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态河道建设应尽量做到生态为先,包括考虑保护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浪费,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等。尽管目前国内外在生态河道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是针对不同类型河道的特征,许多方面仍有待研究。笔者在参加浙江省部分城镇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对文化保护型河道初步建立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生态河道构建体系,提高河道整治工作的可持续性及整治效果,望对城市及其他河道的建设获取一些具体的、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浅谈农区畜牧业结构调整
下一篇:关于江苏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