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种子带菌率59.7%,病菌可侵至颖壳、米粒,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到翌年8~9月;稻草带菌散落场面的存活137d;浸泡田水中存活38d;褐飞虱、蚜虫、叶螨也带菌。侵染方式有3种:一是种子带菌。种子发芽后,病菌从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有系统侵染的特点。二是从伤口侵入。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也易染病。三是从气孔、水孔等侵入。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病重。生产上氮磷钾比例失调,尤其是氮肥过量、过迟或缺磷及田间缺肥时发病重。早稻极易倒伏品种发病也重。此外,水稻齿叶矮缩病也能诱发典型的叶鞘腐败病。
4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穗颈长、抗倒、抗耐避病品种。
(2)及时处理带病稻草,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结合其他稻病,进行种子消毒,以减少菌源。合理用肥用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协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砂性土壤要适当增施钾肥。另外,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稻株抗病力。插秧时采用宽窄行方式,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郁闭程度,从而降低田间湿度,降低病原传染的机会。
(3)改进杂交稻制种技术。稻株破口抽穗期,喷施“九二○”15 000~20 000倍稀释液,以促进稻穗伸长,防止包颈;孕穗至抽穗期,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1 000倍稀释液,或40%异稻瘟净600倍稀释液均匀喷雾,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可防治水稻紫鞘病、叶尖枯病、稻曲病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单独防治紫鞘病时,应在水稻5%已抽穗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此外,可选用50%多菌灵975kg/hm2加5%井冈霉素1 200 mL/hm2,对水900g/hm2混合喷洒,防效在80%以上。
[1] 姜艳军,马琳,孙炀.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8):86.
[2] 闫强,李彩萍,赵珊珊.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垦殖与稻作,2004(3):32-33.
[3] 刘淑香,王伟,魏波.浅谈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J].垦殖与稻作,2004(1):31.
[4] 袁国庆.水稻叶鞘腐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8(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