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地区草莓枯萎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发病症状;传播途径;综合防治措施;安徽长丰

  论文摘要 阐述长丰地区草莓枯萎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水覆膜、揭膜旋耕、栽植脱毒苗、实行轮作并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丰县草莓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07年已达到4 666.67hm2,预计2008年将突破6 666.67 hm2。随着大棚种植草莓的年限在逐年延长,土传性草莓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在加重。据笔者调查,此病一旦传染侵入草莓就会迅速蔓延,很难根治,一般发生年份该病的发病率为5%~12%,重发年份高达20%~35%;轻病株结果很少,品质差,商品价值低,防治好的可减少产量损失6%~13%,防治差的可减产16%~26%,甚至呈现毁灭成灾的局面。在连年种植的田块发生重,特别是采用本圃培育的草莓苗更易发生。如2006年,在水湖地区草莓基地,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40%以上,几乎到了不能再种植的地步。
  
  1发病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至病株叶片失去光泽,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病原为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小型分生孢子肾形或卵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至镰刀形,厚坦孢子球形,多数单孢。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坦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菌,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最适温度30~32℃,连作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3 综合防治措施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可防难治的病害,因此应采用从源头上杜绝病原物的侵染,从栽植的土壤、种苗和传播途径上切断病菌的侵入。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