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有效控制技术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控制措施

  论文摘要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和带菌田扩大;种植的品种感病;提前播种和出苗期低温;种衣剂使用混乱,防治效果差。指出要有效持续控制玉米丝黑穗病,可采取如下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促早出苗、出壮苗;推广使用具有防病功效的种衣剂;加强田间管理,通过农业措施减少菌源。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黑龙江省玉米主产区的重要病害,由真菌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受害部位主要是玉米的雌、雄穗。玉米黑穗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2~3年,甚至7~8年。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新区,带菌种子是重要的第1次传播来源。带菌的粪肥也是重要的侵染来源,冬孢子通过牲畜消化道后不能完全死亡。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包一团黑粉。雌蕊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调查表明,近年来黑龙江省严重发生,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田间平均发病株率达15%,减产达30%以上。
  
  1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1.1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和带菌病田扩大
  玉米丝黑穗病属于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东北是玉米丝黑穗病适发区,玉米作为主栽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法轮作换茬导致土壤中病菌的自然积累和病田的扩大。另一个原因是农民直接将病株上充满病菌的果穗随意留在田间,致使病菌大量散落在土壤中。正是由于多年发病后的大量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为病害的大暴发创造了基础条件。
  1.2感病品种的种植
  在田间菌源富集条件下,如果种植抗病品种病害一般不会大暴发,但由于多年种植病害发生较轻,丝黑穗病的危害性被忽视,引进种植了一些感病品种,为病害暴发埋下了隐患。
  1.3提前播种和出苗期的低温
  玉米播种时间正常年份是4月20日左右,为防止春旱,常采用早播方式,播种后等待降雨。由于春季地温低,玉米从播种到出齐苗需要20d,甚至更长的时间,低温气候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胚芽长时间在土壤中生长,使丝黑穗病病原菌侵染概率大大增加,导致植株发病率上升。
  1.4种衣剂使用混乱,防治效果差
  目前玉米种衣剂种类多,但绝大多数均不含对丝黑穗病有防效的杀菌剂。调查表明,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盲目选购价格低廉的种衣剂,因能有防治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在价格上都略高,一些农药经销商常误导农民,将一些对丝黑穗病防效很低或无防效的种衣剂推销给农民,直接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