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的科学使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2 科学施用农药
2.1 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在正确诊断农作物所发生的病害和虫害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和剂型。如扑虱灵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蚜虫却无效;劈蚜雾对桃蚜有特效,对瓜蚜则效果很差;甲霜灵(瑞毒霉)对各种蔬菜霜霉病、疫病等高效,但对白粉病几乎无效。在防治保护地病虫害时,为了降低棚内湿度,可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高温条件下使用硫制剂防治瓜类蔬菜叶螨、白粉病,容易产生药害。
2.2 把握关键,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用药。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应采取苗床和棚室消毒、土壤处理及药剂拌种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等点片发生,白粉虱发生密度较低时采取局部施药。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应于下午4时后用药。
2.3 控制药量,调适浓度
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不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常有差异,要根据农药的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等,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防止造成药害及对天敌的杀伤,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即可。如防治白粉病,对于抗病品种或轻发时只需用粉锈宁45~75 g/hm2(有效成分),而对于感病品种或重发生时则要105~150 g/hm2。此外,提倡运用隐蔽施药(如拌种)或高效喷药(如低容量细雾喷施)等施药技术,并且提倡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可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减少施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从而降低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
2.4 科学混配,兼治病虫
采用混合用药技术,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能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化学反应并保持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配,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配,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配,但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不能与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以免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2.5 有效间隔,确保安全
最后一次用药时间距蔬菜采收日期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天数,防止蔬菜产品中残留较多的农药。一般夏季至少为6~8d、春季至少为8~11d、冬季则应在15d以上。
参考文献
[1] 张谦,胡有志.无公害蔬菜生产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9):5.
[2] 李林峰.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选择及使用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5(3):23.
[3] 林美华,余家和,林弟纵.城郊实施无公害蔬菜生产经验浅谈[J].上海蔬菜,2005(6):8-9.
[4] 田秋兰,冯太平,于海培.无公害蔬菜农药的选择[J].现代农业,2005(8):31.
[5] 余友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农药使用技术[J].江西植保,2005(3):142-143.
[6] 叶晓玲,杨沛.科学使用农药生产无公害蔬菜[J].现代农业科技,2006(6):58.
下一篇:樟巢螟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