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巢螟的发生及防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3 危害特点
樟巢螟以幼虫取食樟树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3~5龄幼虫吐丝缀合小枝与叶片,形成鸟巢样的虫巢。有的整株叶片几乎吃光,甚至造成刚刚移栽的树木死亡,严重影响樟树生长与绿化效果。
4 防治方法
4.1 林业防治
林业防治是基础。樟巢螟在连片单生香樟林地段的为害重于混生林地段,在选择行道绿化树种时,应以香樟树与非樟科其他树种适当搭配。同时,由于樟巢螟老熟幼虫在每年10月以后入土结茧越冬,虫茧比较集中在树冠下或松土1~3cm的浅土层中,一直到翌年4月中下旬化蛹,因此通过冬季翻耕土壤,能有效地消灭越冬虫茧,压低发生基数。
4.2 物理方法
人工摘除虫巢的关键是掌握摘巢时间和摘巢方法。通常第1代幼虫在6月上旬出现,而人工摘虫巢的最佳时间为7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人工摘虫巢的时间为9月中旬。每年受气候、樟巢螟发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摘巢的最佳时间前后有变化。因此,掌握摘巢时间可以有效地控制樟巢螟的发生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虫巢处置的问题。摘下虫巢后要立即将巢中的幼虫踩死,然后将虫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烧毁。另外,在樟、桑混栽地段、鱼虾池附近以及樟巢螟发生严重的地段,应提倡人工防除,将虫包剪下集中销毁,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当代为害、降低下代虫口基数,而且避免药剂防治造成的污染和鱼、虾、蚕中毒事故。成虫期也可以用灯光诱杀。
4.3 生物防治
在幼虫初孵期用生物农药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使樟巢螟畸形渐渐死亡,抑制其下代的幼虫质量和虫口发生量。香樟的天敌较多,如蟾蜍、蛙类、姬蜂、茧蜂、寄蝇等,使用生物防治还能保护天敌,创造天敌的生存环境,以虫治虫。
4.4 化学防治
樟巢螟成虫喜在树龄3~5年、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的香樟上产卵,往往上一代幼虫虫包较多的地段,下一代发生量也大。在防治时间上,应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7月上中旬进行第1次有效的药剂防治,防除第1代幼虫,在发生严重的地方隔7~10d再用第2次药;第2代防治时间宜安排在8月底至9月初,虫包大量出现约在9月上中旬,即2代幼虫盛发暴食期。发生严重的地区或地段隔7~10d再用第2次药。常规农药可选用50%虫杀手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上述药剂混合使用;也可以用25%灭幼脲III号1∶1 000倍液喷雾。喷药要在傍晚进行,并尽量淋透虫巢。
下一篇:浅谈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