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水稻收割机;机械化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仅占10%左右,本文论述了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说明了我省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hm2,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34%和45%,水稻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但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仅占10%左右,这与农业部规划的“九五”末期实现机收24%的目标相差甚远。水稻机械收获的主要方式为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在分段收获中,以割晒机为代表机具,其收获工艺为:用割晒机收割放铺,晾晒后由人工进行捆束、脱粒、清扬和晒场。这种方式较人工收获提高了效率,并且利用水稻后熟可提前收割,通过自然晾晒,降低水稻含水量,便于脱粒,减少了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是整个收获过程还需要很多劳力配合,工效仍较低,谷粒的总损失也较大。对于联合收获,联合收割机做为机具的主体,可实现一次性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损失率较低,仅为1-5%。因此联合收获将成为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995年开始,联合收割机的产销量急剧上升,保有量也迅速增大。2001年我国联合收割机保有量约为30余万台,其中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总量约9000台。(这一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确良产销量约为30余万台,其中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总量约为9000台,)这一年水稻联合收割机的产销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生产能力还远远不足,欧美、日韩等国的机器仍充斥着联合收割机市场。欧美的联合收割机大都是全喂入自走式机型,能收获麦、稻、玉米及大豆等作物,功率一般在147kW以上,效率高,其特点是高档次、大机型;日韩联合收割机多数是半喂入自走式机型,兼收稻麦,适合水田作业,其功率、效率与国产半喂入机型相当,而且性能价格比也基本接近,其特点是专业化、小型化,目前日韩机具有在国内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与小麦相比,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还很低,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国产联合收割机在产量上已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每年仍需要大量联合收割机投放市场。尽管我国联合收割机社会保有量较大,但每台联合收割机所担负的收获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将成世界上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市场之一。
  目前,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主要有半喂入自走式和全喂入自走式这两种机型。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生产虽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但至今仍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主要原因是机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企业投资大,成本回收期长,一般企业生产困难。我国生产的半喂入式机型,每台售价在14-16万元左右,一般经济条件的用户很难购买。因此,半喂入式机型的产量近年来不会太大。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采用橡胶履带行走装置,适应水田作业,轴流式滚筒脱粒,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价格也较适宜,每台3.0-4.5万元,适用多数地区的经济条件,一般用户在2年内即可收回成本,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产销量逐年递增。
  国产水稻联合收割机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性能上与国际水平都有一定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性差。除去地块大小的因素外,主要是机身重,不适应泥脚深的地块。淤泥为15-20cm时,机具作业较困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