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 棉盲蝽;发生;防治
论文摘要 总结了棉盲蝽近年在临猗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其重发原因,针对棉盲蝽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近年来,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县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益。转基因抗虫棉能产生破坏鳞翅目消化道的毒素,但对其他类害虫无效。随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过去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如棉盲蝽,种群不断增长,危害逐渐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应引起棉农的高度重视。
1发生情况
棉盲蝽又叫棉盲蝽象,俗称“小臭虫”。在我县棉田过去仅零星发生,但近年来,不仅普遍发生,而且造成较重危害,常常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表现旺长而开花结铃少、成铃晚、吐絮迟,产量大大降低、品质恶劣。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据县植保站2007年7月份调查显示,平均百株虫头数可达20~30头,多的50~60头,叶片平均受害率超过60%;棉盲蝽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棉花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铃等幼嫩组织的营养液,引起蕾铃大量脱落,蕾铃脱落中30%~60%是由棉盲蝽引起的。
2为害特点
(1)子叶期顶芽受害,生长点变黑、干枯,形成顶枯,仅剩2片肥厚子叶,不再生长,俗称“公棉花”或“无头棉”。
(2)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枯死,不定芽丛生,形成多头棉,俗称“破头疯”。
(3)幼叶受害,被害处初为小黑点,展开后为破叶,俗称“破叶疯”。
(4)顶心和旁心受害,枝叶丛生、疯长,形成扫帚状。
(5)幼蕾受害,由黄变黑、枯落;稍大的蕾受害,苞叶张开,不久脱落;幼铃受害,出现黑褐色水渍斑,严重时僵化脱落。
3棉盲蝽重发的原因
(1)用药次数减少。在常规棉原来的用药水平上,基本能遏制棉盲蝽的种群数量;但随着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加,棉田用药次数减少,其种群数量迅速积累,危害不断加重。
(2)棉盲蝽寄主增多,食源充足。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牧草、豆类、蔬菜、果树等面积的扩大,以及枣棉、棉麦、棉葱、棉瓜等间套作的推广,为棉盲蝽提供了充足的食源。据我县农业局调查,在枣棉、瓜棉间作地块以及沟渠边地,棉盲蝽发生时间早且为害重。
上一篇:浅谈美洲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
下一篇:浅谈雪压竹林的补救管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