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棚生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3田间管理
  
  (1)控制好大棚内温度。大棚种植生姜在农历2月下旬和3月初,定植期间室外温度较低,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风,出苗后,如天气晴好,温度较高可适时(中午)少许放风。
  (2)化控除草。播种后2~3d,用丁草胺或乐福灵等进行喷雾或毒土处理除草,注意要按照喷施要求配比浓度,喷施时姜田土壤要保持湿润,齐苗后若垄上有杂草应进行人工拔除。
  (3)追肥。生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时,中后期需肥约是全生育期的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施氮、磷、钾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cm时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铵、二铵或45%复合肥150kg/hm2对清水浇施。弱苗、小苗,苗期施用追赶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壮苗,达到全田苗高苗壮一致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长的转折时期,吸肥量迅速增加,这时可结合除草和培土进行第2次追肥,可将肥效持久的腐熟农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猪栏粪45~60t/hm2,辅以腐熟的细碎饼肥370kg/hm2,硫酸铵或复合肥225~300kg/hm2(复合肥用人尿泡2~3d后施用效果较好);当生姜长至6~8个分枝时(约8月上中旬),正是根茎旺盛生长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可施复合肥或硫酸铵300~375kg/hm2,硫酸钾150kg/hm2,以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同时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茎叶早衰。如以收嫩姜为主,在施肥时可适当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姜为主,则应控氮增磷,土壤缺锌硼时,追肥时也应补施,以延缓叶片衰老。
  (4)水分管理。生姜喜湿润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浇小水为主,保持地面湿润,一般以穴见干就浇水,幼苗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地面见干见湿。7月下旬至8月份正是生姜生长的最佳时期,水分对其生理生长特别重要,如遇干旱,应增加浇水次数,但不可漫灌,浇水间隔期以7~10d为宜,梅雨季节少浇(梅雨水),浇水时间应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浇水。暴雨之后,要及时排除地面积水。
  (5)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生姜的幼苗生长处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长期肥水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光,姜苗易出现生长不良。黑暗湿润的环境条件对生姜的根茎生长很有利,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时结合进行培土,一般培土3~4次。第1次应在有3株幼苗时进行,盖土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后出苗的生长,15d后依次进行第2、第3、第4次培土,培土时做到不能将根茎露出地面,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6)扒老姜。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时,可根据市场行情,在生姜的旺长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经济效益。方法是顺着播种的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种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7)揭膜与遮阳。一般在出苗后7d就可揭去顶棚,为防夏天强阳光照射,选用遮阳率70%的遮阳网覆盖棚顶,以减少强烈阳光的照射。
  
  4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种类不多,但危害严重,如不及时防治,损失严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茎部病害和叶部病害。茎部病害主要是姜瘟和姜腐烂病等。田间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其周围的土壤,并带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雨后及时深沟排水,防止病菌随水扩散。与此同时,在病穴内撒生石灰消毒,药剂防治选用百菌清、姜瘟宁、敌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内泼浇,其中姜瘟宁防效较好,然后用无菌土封住。叶部病害有姜炭疽病、叶枯病等。田间发现病叶时,及时摘除放于塑料袋内带出大田烧毁或深埋。同时采用70%的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进行叶面防治。采收前20d停止用药。虫害主要有姜螟、蚜虫、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杀螟松、敌百虫、速灭杀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药剂喷杀、毒液灌根相结合防治,药剂选用辛硫磷、敌敌畏、杀虫双等,同时,晚上开启杀虫灯诱杀成虫。
  
  5适时采收
  
  生姜采收和市场价格是分不开的,根据几年来的经验,销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据生姜的产量适时采收,种姜采收宜在初霜后。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