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4传播途径
  
  该病是通过种薯带菌传播,土壤一般不带菌。带菌种薯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薯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在切薯块时扩大传染,引起更多种薯发病,再经维管束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部发病。随着植株生长,侵入根、茎、匍匐茎和新结块茎,并从维管束向四周扩展,侵入附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的中胶层,使细胞离析,组织解体,呈腐烂状。田间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种蝇的幼虫和线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无伤口的植株或已木栓化的块茎不受侵染。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5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贮藏期间,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往往造成大量烂薯。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6防治方法
  
  6.1选用抗病品种
  克新3号、克新4号、东农303、紫花851及一些当地品种等抗病性较强,可在黏重土壤和低洼地等土壤条件较差地块种植。费乌瑞它品质优抗病性较差,只宜作为优质品种搭配种植,种植地点应选择旱地或高燥的水田。
  6.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
  6.2.1整薯播种。为了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整薯播种,可大大减轻危害。小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减轻发病率50%~80%,提前出苗率70%~95%,增产2~3成。但小整薯要用上一年从大田中选择无病且农艺性状好的种薯,收获时单收单藏,或用从无病区调入的种薯。选用健薯,汰除病薯。
  6.2.2切刀消毒。黑胫病容易通过切刀进行传染,所以在切
  薯时要做好切刀消毒。操作时准备2把刀、1盆药水,在淘汰外表有病状的薯块基础上,先削去薯块尾部进行观察,有病的淘汰,无病的随即切种,每切一薯块换一把刀。消毒药水可用5%石炭酸、0.1%高锰酸钾、5%食盐开水和75%酒精。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6.2.3药剂浸泡种薯。黑胫病菌存在于维管束中,一般药剂很难杀死薯块内部的病菌。药剂浸泡种薯,可用0.05%~0.10%春雷霉素溶液浸泡种薯30min或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20~30min,然后取出晾干播种。
  6.3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安排播种期,尽量早播种,早出苗,幼苗生长期避开高温高湿天气。薯田要开深沟,耙高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培土,要进行1~2次高培土,防止薯块外露。
  6.4及时摘除病株
  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后期病株要连同薯块提前收获,避免同健壮植株同时收获,防止薯块之间病害传播。对留种田最好细心摘除病株,以减少菌源。
  6.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00mg/kg农用链霉素喷雾,也可选用40%可杀得600~800倍液防治,或用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或20%龙克菌600倍液喷洒,或用40%世泰兼治晚疫病,也可用波尔多液灌根处理。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