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北地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6灌溉和防渍
  
  一般不干不湿的土壤最适于芝麻生长,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则会受旱,发生萎蔫;水量达90%以上时不利生长;饱和持水量时,发生渍害死苗。
  (1)灌溉。在发生伏旱或秋旱情况下,上午10时左右看到芝麻上部叶片萎蔫,当午后高温过后,又可逐渐恢复。出现此现象时,应组织灌水,于早晨和傍晚灌水最适宜,一般采取喷灌为主。
  (2)防渍。首先,芝麻生产应选用高燥地块。其次,整地时要有防渍配套措施,做到雨前不中耕、雨后要清沟。最后,要选用耐渍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
  
  7加强田管,防治病虫害
  
  (1)间、定苗。第1次间苗宜在1对真叶时进行,并对缺苗处进行带土移栽;第2次一般在2~3对真叶时进行。3~4对真叶时按照合理密度定苗。
  (2)中耕除草。芝麻出苗后,立即开始中耕除草,封行后停止中耕,一般中耕3~4次。中耕除草应做到:下雨前不锄,以免锄后遇雨受渍;地过干过湿不锄,以免伤根;有草必锄;雨后必锄。中耕除草过程还要做到“三忌”:一忌根周围6~7cm深锄伤根,易发病;二忌锄地不平易渍水;三忌锄地不清沟,遇雨排水不畅。
  (3)适时打顶。芝麻适时打顶,可减少养分无效消耗,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延长根、茎、叶、蒴的功能期,使植株体内有机养分集中向蕾、花、蒴中运转,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打顶时间,在盛花后7~10d左右,或成熟前25~30d,主要方法是去掉主茎和分枝茎顶端1~2cm生长点即可。
  (4)病虫害防治。芝麻病虫害较多,在淮北地区主要发生的有真菌性病害,如:叶枯病、立枯病、角斑病;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而虫害主要有:土蚕、蚜虫、芝麻天蛾等。具体防治方法: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用3911或氯氰菊脂等农药,防治土蚕2次,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田间病虫发生种类和程度对症下药,及时有效防治。
  
  8适时收获
  
  芝麻进入终花期后半个月左右逐渐成熟。芝麻成熟的标志:一是茎叶及蒴果由青绿色转变成黄色或金黄色,植株变成黄色或黄绿色,茎顶4~6cm呈青黄,落叶或大量落叶,最下部2~3排蒴果已经开裂时为适宜收获期。二是茎叶及蒴果呈青绿色,外形无特殊表现,要根据种子成熟度和品种种子固有色泽来进行判断。下部蒴果籽粒充分成熟,中部蒴果籽粒十分饱满,种皮呈固有色泽,上部蒴果籽粒进入乳熟后期,就进入了适宜收割时期。
  收割时早熟裂蒴的植株宜生收割,并随割随脱,以减少损失。以整株收割为好,在近地面3~7cm处割断,捆成小束,架成棚架,进行通风曝晒。当大部分蒴果裂开时进行第1次脱粒,倒提小束2束,相互撞击,使种子脱落,然后放回原处,如此进行3~4次,基本上可脱净。收割面积大或其他原因提前收割,可在脱粒前“闷堆”,对种子进行后熟处理。一般堆放2~4d,手伸入堆内感到发热时,立即散堆曝晒,进行脱粒2~3次就可把种子脱净。闷堆时应考虑散堆方便,堆存位置安排适当,以防风雨袭击,雨后立即散堆曝晒,脱粒后进行晒种,风扬去杂,以防杂物吸潮,增加种子含水量,防高温、高湿引起种子发霉变质,致使造成贮藏时霉损和虫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