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病虫害防治
6.5.1 早、晚疫病防治
早、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根据当地预测报早疫病预防,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75-225g/667m2,兑水进行叶面喷洒。发现晚疫病病株后,立即拔除,并用70%安泰生200g/667m2或64%福乐尔170-100g/667m2,兑水30kg;银法利75毫升/667m2兑水30kg,施蓝得125-188g/667m2,稀释600-800倍液;50%甲霜铜或0.2%硫酸铜稀释500倍,亩用药液30kg喷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病害未得到控制,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6.5.2 环腐病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采用实生苗、芽裁法,播种时选用健薯,淘汰病薯。切种时切刀消毒,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入窖前对旧窖消毒处理,贮藏前捡除病薯,贮藏量不超过窖内空间的2/3,冬前注意开窖散热,冬后注意防寒保湿,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贮藏一个月后应及时检查(下转第33页)(上接第15页)翻窖,剔除病烂薯块。
6.5.3 桃蚜防治
危害马铃薯并传播病毒病的蚜虫主要是桃蚜。防治方法:利用蚜虫的天敌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如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天敌。药剂防治应注意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挫蚜稀释3000-4000倍液、吡蚜啉20g兑水30kg、2.5%碧宝20-30毫升稀释1000倍液、2.5%功夫乳湍10毫升/667m2稀释3000倍液,任选一种均匀喷雾。
6.5.4 地下害虫防治
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防治方法:亩用40%甲基异硫磷或50%辛硫磷250毫升加水稀释10倍与40kg细干土拌匀,堆闷30分钟后撒施翻入土中;或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2kg,拌在50kg细土或沙里,于伏、秋耕时或播前施入犁沟内,打耱或播种覆土;还可用深翻土壤,精细耕作、轮作倒茬、施用腐熟的农家肥等措施防治。
7 收获
7.1 收获前10-15天压秧
用机引或牲畜牵引的木辊子将马铃薯植株压倒在地,植株则停止生长,植株中的养分尽转入块茎,并可促使薯皮木栓化。
7.2 割秧
收获前10天,用灭生性除草剂(如克无踪)喷洒植株灭秧,地下块茎则停止生长,促进薯皮的木栓化。
8 贮藏
8.1 贮藏窖处理
在贮藏前1-2个月敞开窖门晾晒,贮前约2周用百菌清或硫磺等消毒剂对窖进行处理,1周后通风换气。
8.2 薯块预贮
收获后的薯块要经过15天左右的预贮,使其伤口愈合,水分散失,表皮充分木栓化。
8.3 薯块挑选
入窖时,严格挑选薯块,保证无伤薯、无烂薯、无病薯、无冻薯、无虫蛀、无杂质,入窖数量不超过窖体容积的1/3。
8.4 前期管理(入窖-11月中旬)
这一时期薯块呼吸旺盛,容易出现高温高湿,应以降温散热、通风换气为主。具体操作方式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利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当外界气温降到0℃时,调节窖门的开张度。
8.5 中期管理(12月-次年3月份)
此期已是严冬低温季节,薯块容易受冻害,应以防冻保温为主。具体操作方法是:当外界气温降到零下8℃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当气温降到零下12℃左右时,关闭通气孔,并选择在晴朗暖和的天气,在中午打开窖门和通气孔通风约20分钟左右,每隔两周进行一次。
8.6 后期管理(3月份以后)
此时气温升高,天气转暖,薯块开始萌芽,管理上以降温换气为主,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通气孔,以防热空气进入,只可在清晨和晚间通风换气。
总之,较低的温度对马铃薯贮藏是有利的。马铃薯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3-4℃,最高不超过5℃;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一般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贮藏,可以安全贮藏6-7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食用薯块,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贮藏。否则,见光后茄素含量增加,食味变麻,降低食用品质;种用薯块,在散光或无光条件下贮藏均可,不会影响种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