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省梨果套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1.4 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梨果套袋后,果实处于一个特殊的微域环境,这就需要特殊的技术对入袋病菌引起的黑点病、黑斑病及水锈、日烧病等病害和梨木虱、康氏粉蚧、黄粉虫等虫害严加防治。
1.4.1 果实病害 黑点病和水锈病主要在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通风条件差、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的果园以及果袋通透性差的果园发生亦较重。选用透气性良好的优质袋,合理修剪,保持梨园通风透光,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套袋前喷布杀菌、杀虫剂,待药液完全干后再套袋,可以避免黑点病和水锈病的发生。
黑斑病。在通风透光不良、树势衰弱、地面积水及偏施氮肥的梨园均易发病。黑斑病具再侵染特性,因此,整个生长季均应定期喷药杀菌。
“疙瘩梨”。套袋梨果由于缺硼或蝽象隔袋刺果而导致果面凹凸不平,形成“疙瘩梨”。防治“疙瘩梨”的形成除增施土壤有机肥外,还可叶面喷施硼肥。套袋后期应加强对蝽象的防治。
日烧。高温干旱地区套袋果易发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套袋后及除袋前梨园浇1遍透水可有效防止日烧病的发生。有日烧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在田间灌水或树体喷水防止。
1.4.2 果实虫害 黄粉虫喜阴暗。袋口扎得不严,易从袋口、通气放水口钻入袋内危害,应加强黄粉蚜入袋前的防治,降低虫口密度。
康氏粉蚧。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梨树枝干、果实的汁液,果实受害后呈畸形,萼洼、梗洼处受害最重。防治方法:冬春季细致刮皮或用硬毛刷刷除越冬卵,集中烧毁;抓住3个关键时期(3月上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10月下旬)喷药防治。
梨木虱。喜阴暗环境,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分泌的粘液易被杂菌寄生产生黑霉,渗入果实表皮则产生凹陷型黑斑。防治方法:应抓好梨园清洁工作;3月份越冬成虫出蛰期,在清晨气温较低时,于树干下铺设床单,振落越冬成虫,收集捕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1.5 套袋梨果含糖量降低问题
梨果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风味变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果实长期在遮光袋内生长发育,光照不良有关。套袋后降低了果实的自我保护机能,糖分等有机物质积累减少;套袋后降低了果皮叶绿素的含量,导致果实光合作用减弱,使光合产物积累减少,以及套袋后抑制了梨果早期淀粉的积累等,都可能是套袋梨果实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的原因。为提高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风味,应加强套袋梨园的土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施用量,及时喷布叶面微肥,以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改善叶片营养,减轻含糖量的降低程度。
2 几点建议
2.1 选用标准果袋
对进口纸袋和国产纸袋,各地应根据本地区各种类型果园的不同自然条件、栽培条件和不同品种进行试验和筛选,确定适用的果袋,然后推广应用,以免造成不必要损失。目前,我国果实套袋技术基础较差;原产梨品种专用纸袋尚在研制中;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所要求纸袋种类不同;同一纸袋在不同区域,套袋效果也有差异。因此,为充分发挥套袋的良好作用,果袋的开发和研制应与试验推广同步进行,推广应用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符合果袋质量标准的、有国家商标局注册商标的果袋。
2.2 建立商品化生产基地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梨果套袋栽培技术体系和发展规划,围绕发展内销和外销果品生产,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生产基地,从小到大,逐步扩展基地规模。对以外销为主的套袋果品生产基地,政府要采取扶持政策,及时提供科研、市场信息,实行严格的技术管理,采用优质高标准纸袋;以内销为主的套袋果品生产基地,采用低成本优质纸袋,并加快梨果套袋配套技术的推广。
2.3 增加科技投入,完善梨果套袋栽培技术
各科研、生产部门应增加财力和人才投入,积极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攻关,开展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提高梨果套袋栽培技术水平;在总结经验、推广已有科技成果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立地条件、品种(特别是红皮梨)等套袋栽培技术规程;在确定不同品种的梨果专用果袋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提高套袋梨果食用品质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全方位进行与套袋有关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技术的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别于无袋栽培的套袋栽培技术体系。
上一篇:浅谈大果沙棘丰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鸭梨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