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鸭梨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制技术(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2.1 黄色粘虫板
梨茎蜂在鸭梨开花期出蛰危害新梢。由于该虫害迁移性强,人工捕捉成虫、剪除被害新梢等防治效果均不理想,而梨树花期又不宜喷布化学农药,因而防治较为困难。多年来,每年梨茎蜂发生株率达100%,一般虫梢率达30%~40%,严重园片高达80%。2008年梨树花期,我们在200hm2鸭梨核心试验区园片每666.7m2挂黄色粘虫板8~10张,共挂放粘虫板20000张,取得较好效果,梨树虫梢率比试验区外减少了40%~60%。
2.2 粘虫胶
梨树谢花后,在树干分枝以下,缠1圈3.5cm宽的胶带(光滑的树干可以不缠胶带),然后在胶带上涂抹果树粘虫胶,涂抹宽度2cm~3cm,可以黏住黄粉蚜、康氏粉蚧若虫等,减轻其危害。在70hm2试验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此举可以降低黄粉蚜、康氏粉蚧入袋危害率24个百分点。
2.3 杀虫灯
5~9月份,项目区内每6.67hm2梨园悬挂1盏杀虫灯,每天20:00开灯,6:00关灯,对黄刺蛾、金龟子、茶翅蝽等均有杀伤效果。
3 化学防治
3.1 选用无公害化学农药
在鸭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按照国家生产无公害食品用药标准,选用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印楝索、阿达克5号、吡虫啉;微生物源药剂阿维菌素以及低毒低残留辛硫磷、菌毒清、新星、百菌清等药剂。
3.2 掌握关键用药时期
对防治梨木虱、黄粉蚜、康氏粉蚧等主要害虫,根据其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期用药,如防治梨黄粉蚜在谢花后2周及套袋前用药等,防治效果良好。
3.3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和次数
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用低浓度进行防治,如用10%吡虫啉防治梨木虱,有效浓度2000~4000倍,第一年选用低浓度4000倍,而不应用高浓度2000倍;限制使用次数,如辛硫磷和菊酯类农药每年只使用1次均可避免害虫迅速产生抗药性,取得良好防效。
3.4 交替使用化学农药
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或有机合成农药与无机农药交替使用,如甲基托布津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可避免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提高对梨轮纹病的防治效果。
4 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产品
我们于2007年7月24日在项目区果园引进并进行了纳米多阳牌光合作用促长液试用试验。该产品的主要成份是TiO2,它不会被作物吸收,只附着在叶片表面,作用机理是帮助农作物吸收紫外线能量来完成光合作用,使作物可以在光照不好比如阴天等不良光照条件下仍可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鸭梨上喷施800倍多阳牌光合作用促长液,可以增强树势,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在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已对项目区200hm2梨园进行了喷施。
此外,为提升阳信鸭梨品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引进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利技术——SOD梨生产技术,并与2007年5月12日至9月25日在阳信镇香坊村南梨园进行了试验。经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工程研究所检测,供试鸭梨果实SOD含量达到每百克4080酶活单位,是普通鸭梨的2000倍,符合富集SOD鸭梨的标准。利用SOD技术生产的SOD阳信鸭梨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养颜美容、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及辐射、化疗损伤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