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桐柏山区木瓜的病虫害及其防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2.6 星天牛
  该虫两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虫道内越冬。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约25天。成虫于5~7月出现,有咬食细枝皮层及幼芽补充营养的习性,交尾后于树干近地面处咬破皮层呈“八”字或“丁”字形刻槽,每刻槽内产卵1粒,产卵处皮层隆起开裂。幼虫孵化后在树皮下盘旋蛀食,经1个多月后向木质部蛀食,并在树干向外蛀一孔口,用来排泄和通气,虫道内充满木屑。11月初幼虫开始越冬。
  2.7 褐腐病
  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花、叶和枝梢。从幼果到成熟均可受害,但在近成熟时受害最重。发病初期在果实表面生成近圆形病斑,进而扩大至全果,果肉也变为褐色、软腐,少数病果腐烂后失水而形成僵果。僵果是褐腐病的主要越冬场所。受害花瓣开始发生褐色水渍状斑点,进而变褐枯萎。多雨潮湿年份,染病花腐烂,表面长出灰霉;天气干燥则垂萎干枯,残留于树上。花期及幼果期天气低温多雨易引发花腐,果实成熟期若高温多雨,则易引起果实发病。
  2.8 木瓜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枝和芽。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淡褐色小点,以后迅速扩大。果肉腐烂后变软,呈圆锥状,味苦,病斑稍下陷,并产生子实体,在病斑上排列呈同心轮纹状,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粘液,病果腐烂失水后为黑色僵果,大部分脱落,少数越冬不落。一般年份从5月下旬到9月上旬经皮孔直接侵入果实,一般5~10小时即可完成侵染过程。
  2.9 木瓜小叶病
  该病典型的症状是春季新梢顶端生长一些狭小而硬的簇生叶(叶黄绿色),而新梢其他部位较长时间无叶长出,或中、下部叶片的叶尖和叶缘变褐焦枯,从下而上早落,形成“光腿”现象。也有的从顶端下部另发新枝,但仍表现节间短,叶细小,生长点附近的节间短缩。病树花芽减少,花朵少而色淡,不易坐果。严重者整株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瘠薄山坡和立地条件差的木瓜园,管理粗放,也易引起该病发生。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加强抚育管理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冬春及时清园,松土除草,消灭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及时剪除病虫枝,刮掉活枝上的病斑,捡拾落地病虫果,并将枯枝、病皮、病虫果集中烧掉,减少次年侵染源。
  3.2 防治蛀果害虫
  蛀果害虫以梨小食心虫最严重。休眠期刮除老树皮和翘皮,刮下的皮彻底销毁。幼虫脱果越冬前树干束草诱集越冬幼虫,翌年春惊蛰前取下束草烧毁。6月底7月初和7月底8月上旬在园内挂糖醋液缸(糖1份、醋1份、酒1份加水10份),或利用黑光灯、性诱剂诱杀成虫。卵期可喷洒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木瓜园周围忌种桃、梨等果树,以防止交叉危害。
  3.3 防治蛀干害虫
  用注射器把5~10倍敌敌畏液注入虫孔,杀死幼虫。用磷化铝片剂堵塞虫孔,熏杀幼虫,每孔塞0.7g(1/4片),可根据虫孔大小增减,然后外敷粘泥封口,杀虫率90%以上。
  3.4 其他害虫的防治
  4月底至5月初和7月至8月上中旬喷洒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防治蚜虫、食芽象甲、红蜘蛛及舟蛾等。
  3.5 防治褐腐病
  花前、花后及果实成熟时各喷1次1∶1∶120的波尔多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
  3.6 防治木瓜小叶病
  木瓜小叶病的发生是否与缺锌有关,尚待探讨。近年来用4%赤霉酸乳油10ml和氨基酸液肥25ml,加水15kg搅拌均匀后叶面喷雾,治愈率达95%以上。喷药宜在无风的晴天上午10时前或傍晚进行,以便于吸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