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小麦;氮肥后移;施肥时期;播种;田间管理
论文摘要 介绍了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施肥时期、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内容,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传统小麦栽培中氮肥的施用采用底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模式,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1次追肥。这样的施肥时间和底追肥比例,使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会造成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郁蔽,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
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新创技术,是以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适用量为核心技术的栽培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的后移和氮肥追施时期的后移,建立具有高产潜力的2种分蘖成穗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根据高产麦田的需肥特点平衡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和培育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显著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以上;二是明显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还能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最终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三是减少了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以上,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减少了氮素对环境的污染。这套使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应好的栽培技术,适用于北方冬麦区和黄淮海冬麦区高产田的强筋和中筋小麦生产,能创出大面积7 500kg/hm2的高产,并向9 000kg/hm2突破。同时,它能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及其稳定性,保证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用氮肥后移技术要注意以下2点:一是应在较高的土壤肥力(产量5 250kg/hm2以上)条件下运用该技术;二是应在正常栽培条件下运用该技术,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等麦田不宜采用。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施肥时期
氮的吸收有2个高峰,一是从分蘖至越冬,这一时期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是群体发展较快的时期;二是从拔节至孕穗,这一时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7.3%,是吸氮量最多的时期。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从拔节期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追肥,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2叶健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够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和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单株个体健壮,有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能够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运转,有利于较大幅度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以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改善小麦的品质。
2 播前准备
2.1 培肥地力
实行氮肥后移技术,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条件为基础。生产实践证明,小麦产量5 250kg/hm2左右及以上的麦田,适合于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0.08%、水解氮70m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及以上。在该种地力条件下,施肥种类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余缺,平衡施肥,以利于良种高产优质潜力的发挥。产量7 500kg/hm2总施肥量为有机肥45t/hm2、氮210kg/hm2、磷105kg/hm2、钾105kg/hm2、硫酸锌15kg/hm2。在一般肥力的麦田,有机肥的全部,化肥氮肥的50%,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均施作底肥,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剩下的50%氮肥;在土壤肥力高的麦田,有机肥的全部、化肥氮肥的1/3、钾肥的1/2及磷肥、锌肥的全部均作底肥,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剩下的2/3氮肥和1/2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