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4.2田间病源对发病的影响
  根据田间调查,上年发病重的田块本年发病早且重。表明上年感病玉米植株残体残留田间,病原体病菌以菌丝潜于病残体组织上安全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间的病叶和秸秆上,成为翌年的主要初次侵染源,并作为中心病团向周围扩散。病菌分生孢子最适宜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宜湿度为超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少萌发或不萌发。
  4.3发病时间及原因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盐源县发病初期为6月上旬,比山东大部分地区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提前1个多月。玉米始发病时间距播种时间32~76d,始发病生育期分别处于苗期、拔节期和穗期。始发期与当时的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病害集中于雨后的7月10~30日。盐源县山区和半山区由于气温较低,发病较迟,病情较轻。由此说明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而干旱无雨(或少雨)不利于该病的发生。
  4.4病情发展规律
  根据笔者对病情消长的调查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田间增长规律可概括为:发病期→急剧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平稳期,所对应的生育期是:苗期即可发病;急剧增长期从发病开始,一直到拔节、抽穗抽雄的大部分穗期,整个时期可持续1个月,该期间每10d病指增长可高达50%左右;玉米进行抽丝的穗期阶段是病情的缓慢增长期,该期间可持续20d,每10d病指增长5%左右,病情增长基本达到整个生育期的最高值,与发病初期相比病指增长约3倍;玉米进入成熟期,叶片由于养分开始向籽粒转移而发黄,病情增长也进入了平稳期,直至接近收获时病情不再增长。
  
  5防治方法
  
  5.1选用抗病品种
  据调查,田间发病较轻的品种有农大108、川单10号等,可选用此类较抗病品种种植。
  5.2加强栽培管理,减小越冬菌源
  合理轮作与密植,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清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次侵染来源。
  5.3 药剂防治
  根据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情增长的特点,建议药剂控制病害的时间应从始发病时开始,重点控制病害的急剧增长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kg/hm2;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kg/hm2;或12.5%多·稀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d施1次药,连续施3~4次。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