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资造林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论文关键词:民营资本;造林;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民资造林昂扬登场,全国各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即将掀起一股民资造林热旋风。此种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索,供同行参考。
  
  
  1 欣喜
  
  第一,创新机制,增加就业
  国资造林是在一种封闭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单一,机制僵化,投资主体是国家,收益主体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民资造林是在开放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投资者同时也是收益者,责权利高度统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责,管者有其权,投资者有其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市场运作模式有农户联合开发,股份制合作,公司+农户+基地,这些模式极大丰富了国家投资造林模式。以前,国资造林是国家投入苗木,给予一定补贴,农民应政策要求筹工筹劳进行造林,没有得到现金报酬,而遥遥无期的林木收益是农民不敢提前消费的。现在,民资的投入,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雇请工人烧山炼荒,开垦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管理。这些劳动既解决了一部分赋闲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使这部分人收入多起来了,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为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推波助澜。民资造林走出了一条蜕变之路。
  第二,引进资金,突破瓶颈
  从外地情况看,广东省54万中小企业投入资金23亿元,投资造林53.8万亩,武汉市民资投放10亿元,造林面积10万亩,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民资也纷纷进入造林业,整体引进资金动辄上亿,造林面积以万亩计。在此不一一例举。这些资金的加入,改变了国资造林唱独角戏的格局,以有余补不足,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民资造林是一种破围之举。
  第三,形成规模,凸显效益
  公司投资造林万余亩,个体老板投资造千余亩,农户投资造林数百亩者,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广东、武汉等地民资造林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占总造林比重的80%,民资造林数量之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规模之巨,声势之隆由此可见一斑。对这些民资造林的调研结果表明,无论是整地质量和栽植质量,还是管护措施都优于国资造林,早成林、早见效这是勿庸置疑的。据《武汉民资造林改变市民生活》网络报道,华盛顿椰果、加拿大海枣、五星枇杷、梨枣、蝴蝶兰等过去极少见到的稀有水果、花卉,如今江城比比皆是。民资造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态文化需求。民资造林造就了果香十里,蝶舞花间的盛况。
  
  2 隐忧
  
  第一,投资的趋利性
  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投资造林,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投资者造林首选目标一定是投资见效快、资金运作周期短的经济林、药材林以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趋利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生态建设需要长期不采伐,不遭破坏的森林体系来支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只减不增的,由于民资造林的狂热,生态建设用地势必减少,形成矛盾的焦点——民资造林与生态建设争地。这种担忧决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如广东开平,民资造林正在搞圈地运动,惠州天邦农林公司承包土地面积达160万亩,都是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造成地力破坏、林地有价无市。一种局面产生了,投资者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建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