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蓝牙技术的数控机床无线电流采集系统(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5

  1.2 采集模块
  试验时针对数控机床主轴以及三个进给轴电机电流进行采集,需要同时测量4路电流,由于电流变化缓慢,每路电流的采样频率定为10~100 Hz。STM32自带16个外部信号源12位逐次比较型ADC通道,可将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系统暂用4个普通引脚和1个GND引脚作为接收端连接传感器的输出端,获取传感器的输出,如图3所示。注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大于ADC的转换范围,接线时需采用电阻分流。由于电流传感器较为精密,输出电压相对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采集模块进行保护。
  1.3 传输模块
  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经由ADC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蓝牙传输至上位机。蓝牙模块的供电由单片机完成,二者采用串口连接,接收端为上位计算机(自带蓝牙或蓝牙适配器)。工作时首先需为上位机配置蓝牙虚拟串口,继而与单片机建立连接,最终进行数据的透明传输,过程示意如图4所示。
  STM32中的MAX 3232为电平转换芯片,作用是将TTL电平转换为RS 232电平,使得PC串口识别传入信号,进行透明传输。蓝牙通信速度可达2 Mb/s,但需注意,由于蓝牙模块与单片机采用串口通信,所以实际的传输速度受该串口波特率限制,为计算机编程方便,设为115 200 b/s,按4通道、5位精度计算采样速度,最高可达720 S/s,该速度可完全满足机床电流信号的测量。
  2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的编程任务主要是电流值的计算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电流信号经传感器转换以及电阻分流后成为0~3.3 V的电压信号,再经过ADC成为ADC数字量,电流值的计算公式可按下式处理(50 A量程):
  [电流(A)=ADC数字量×503.3]
  数据传输需要以下步骤: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包括STM32串口及蓝牙模块,继而判断系统是否已开始采集,由于系统为实时采集,所以采集和传输任务是同时进行的。数据传输开始的标识是两端建立串口连接,链路确定后便可进行实际的数据收发,断开连接相当于停止采集。以上步骤如图5所示。
  注意,传感器采集电流时是多路同时进行的,单片机的ADC过程与之相同,由于无法改变传感器的采样频率,所以ADC的频率实际代表了系统采样频率。ADC的转换时间与时钟和采样周期相关,试验中的转换时间可以用下式表示:
  [Tconv(μs)=采样周期+12.5时钟频率(MHz)]
  编程时让单片机始终按预设较高频率进行ADC,系统暂定的转换时间为7.56 μs,运行时始终保持不变。若采集过程中需要改变采样速度,可以通过改变数据传输速度的方式来实现。
  另一个问题是虽然STM32同时获得了4通道数字信号,但实际上单片机中与MAX 3232电平转换芯片连接的串口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只有一个通道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任务。为保证采集的正确性,在一个循环内首先按顺序将同次ADC获取的数字信号存为一个字符串,将该字符串发送给上位机,接收端则根据每路数字信号的预设长度对字符串进行解码,从而实现发送、接收的配对,该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加密。
  3 运行测试
  设计完成后,对整套系统进行测试。首先检测硬件,用万用表测量标准电流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利用RS 232在PC上对单片机的ADC功能进行验证。经测试,传感器和STM32 ADC均可正常使用。第二步检测传输模块是否工作正常,由于手机的蓝牙功能大都稳定可靠,所以使用手机测试系统的传输模块。硬件连接后,下载软件使系统发送数字字符串,手机连接至单片机接收数据,结果表明蓝牙模块通信正常。最后进行电流采集试验,上位机选用带蓝牙的笔记本电脑,4通道采集,接收界面如图6所示。经多次试验,电流测量值幅值稳定,表明系统软硬件工作正常,可顺利完成预设任务。
  4 结 语
  本课题基于蓝牙技术对数控机床电流信号进行无线采集,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在数采领域中的典型应用。目前系统已能够实现多路电流信号的实时采集传输,但尚未在车间环境中进行试验,对于蓝牙模块在强电环境的抗干扰能力有待研究。本设计可以方便的通过PC监测机床运行过程中的电流信号,进一步可以考虑建立车间采集局域网,实现多机床联合数据监测分析等功能,这将在极大程度上节约成本、简化操作。采集系统经过多次试验验证,设计较为可靠、软硬件工作正常,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