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林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5

  【摘 要】经济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组成林种之一,积极发展经济林对于提高山区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水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经济林迅速发展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林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就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关键词】经济林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经济林已逐渐发展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尤其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经济林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粗放开发、管理不严、监督不力、野外违规外用火等问题屡禁不止,并且乱砍滥伐林木,盲目开发山地引发了许多生态问题。因此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充分当地特色经济林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积极开发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实现区域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经济“双赢”已成为目前的焦点难题。
  1.经济林发展的意义
  (1)发展经济林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耕地面积的日益锐减,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开发之路。通过发展经济林,一方面可以可以丰富食物品种,改善饮食结构;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对耕地的压力。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林,既可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又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对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发展经济林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许多经济树种不但能生产经济林产品,而且具有观赏价值、发挥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功能。如: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棘,集果用、材用、叶用及园林绿化为一体的银杏等。因此在今后营造水土保持林、平原地区营造林网和农田防护林、城市乡村的绿化美化造林时,要认真考虑树种的选择,在满足其主要功能的前提下,也应注意发挥其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良性循环的林业道路。
  (3)发展经济林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经济林栽培面积大,经济林产品较多,在各个领域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很多经济林产品是加工工业的原料。通过产品的深加工既可以实现原料的增值,又可以提炼数以千计的原料,如:松香可用于造纸,生漆可用于化工、纺织等。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林生产带来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和优化。经济的富裕能够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进而促进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林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资源开发利用发展不平衡
  以往由于森林大量砍伐,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了不少野生经济林资源日益减少,甚至不少品种濒于灭绝。如:对贯叶连翘、野黄连、红豆杉等品种的过度开发,加上保护力度匮乏,目前已列为濒危物种。目前我国许多山区为了为发展经济林开辟果园,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盲目发展,造成了许多剃得精光的山头,引发了水土流失,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上部分山区对森林资源的认识程度不足,使得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高[1]。
  2.2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具有盲目性
  一些地方在发展经济林产业时没有坚持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果造成不少劣质低产林。还有一些地方和群众盲目追求经济林的收益率,不重视对经济林的规划布局,单纯的认为面积越大,利润越高,忽视了集约经营和管理投入的重要性,其结果往往导致产品的低产劣质,甚至不少工程往往最后无疾而终。如:某乡镇在引资种茶叶项目中,缺乏对查外商经济实力和信誉的调查,仅仅在少量资金到位后,就大面积毁林开山种茶苗,当后续资金链无法到位后,该工程被迫终止,对该乡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3经营管理粗放,增加了环境负担
  经济林生产不仅需要良种,也需要良法。科学管理是丰产优质高效的根本保证。然而调查发现,一些山区群众因文化、经济等原因,根本不重视科学管护工作,如施肥、打药、垦复、修剪等。一些地方在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中,贪多求快,往往不分品种好坏,见种就采,见苗就栽,导致良莠不齐,品种混杂。不少地区依然采用用材林和防护林的传统管理方法,思想上只注重经济林的种植,但在管理上放任自流,使得多数经济林缺肥缺水,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不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经济林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举措
  3.1经济林发展应具有规划性
  为实现经济林的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经济林发展必须具有规划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农林牧草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②以生产现状为基础,以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据,综合考虑区划的社会经济特征,综合进行整体规划的原则;③以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3.2采用与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高效配置模式,发展生态经济林
  在生态经济林建设中,要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适乔则乔、适灌则灌、做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化、最优化。要采用与各地生态环境条件的高效配置模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如:在大巴山北坡的低山地带、汉水谷地,选择茶、桑、漆、油桐、板栗、杜仲、香椿、花椒、山茱萸等经济树种,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既可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又可防止水土流失,还有助于农户脱贫致富,具有良好、可靠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3]。
  3.3营造有利于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1)加强和完善与产业化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包括:
  大力推广适宜各地条件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加强引导和示范;建立规范有序的培训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加强对广大林农群众的教育培训。
  (2)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业调控和管理,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对于经济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强管理,统一领导,对经济林发展须统一规划,统一审批,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对于不适宜开发经济林的地段,要坚决予以制止,避免引发生态问题。
  (3)客观调控政策创新。调控重点要由一般农户向规模基地转变,调控方式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调控策略要由小而全、大而全的均衡调控向突出特色、注重效益的非均衡调控转变。
  3.4加强宣传教育 , 使广大群众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山区出现的乱砍滥伐林木、乱烧山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究其原因一是权重自身环保意识淡薄,二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其中群众思想上的重经济,轻生态的现象最为严重,因此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本地区或其他地区的生态危害的实例,使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不仅存在对立的一面,也存在着统一的一面,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林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方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林业产业发展道路。只有优先实现经济林的生态建设,才能既抓住经济林生态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又符合国家对经济林生态体系建设的投资方向,真正的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