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城市各级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附近的公共停车设施:根据城市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安排规模适宜得以停放中、小型客车为主的社会公用停车设施(另设置一定规模的自行车停车场地)。在城市中心地区,可以按社会拥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用地。一般这类停车场地应布置在商业、文娱中心的外围,步行距离以不超过100-150m为宜,并应避免对商业中心入口广场、影剧院等建筑正立面和空间的遮挡和破坏。大型公共设施的停车场现在一般为地下停车库或专用停车楼。
5)城市外围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停车设施:包括体育场馆、大型超级商场、大型公园等设施配套的停车设施,这类停车设施的停车量大而且集中,高峰期明显,要求集散迅速。规划时既要处理好停车设施的交通集散与城市干路的关系,又要考虑与建筑、景观的协调,并使步行距离不超过100-150m。停车场的布置在设施的出入口附近,以停放客车为主,也可结合公共汽车首末站进行布置,并考虑自行车停车场的设置。
6)道路停车设施:是指道路用地内的路边停车带等临时停车设施。为避免沿街任意停车造成的交通混乱现象,方便服务型道路对两侧用地的停车服务,在次干路和支路的适当位置设置必要的临时路边停车带,要保证不对道路交通产生过多的影响。一般一处路边临时停车带的停放车辆数以不超过10辆为宜,宜采用港湾式停车方式布置。
国外经验,国民收入1000-1500美元时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国民收入2500美元以上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设施。以人均GDP计,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美元时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达到约10辆/百人的水平),人均10000美元时进入相对稳定期(达到20辆/百人的水平)。
相比国外,国内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要相应提前,目前在我国城市私人小汽车发展预测常采用2020年(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达到18辆/百人的指标。随着国产小汽车数量的剧增、价格的速降,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机动车进入家庭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目前,我国城市因停车用地太少,停车泊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占用车行道、人行道停车的现象十分普遍,已严重削弱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而另一方面,城市车辆数和道路交通流量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增长,停车难的问题会变得更严重,道路运转效益低下的状况是不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应趁旧城区的改造和城市规划布局调整的时机,使停车需求得到实际解决。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私家车的数量迅速增长,现如今的私家车库和公共停车场还不能满足车辆的停放问题。特别是城市中的公共停车场其大部分在地下,有的二,三层,根本不方便车辆的存取和人流的集散。在城市的建筑中特别是公建和住宅建筑,由于采光,通风,日照,温度等方面的原因,其一层的利用率较低,规划设计中可以考虑除了保留必要的建筑承重结构和垂直交通构造,其它的一层空间可以打开,设置硬质铺地,作为免费的停车场地。这样可以方便停车,节约用地,同时增加人们的生活通透空间。城市建筑的一层架空,将会使整个地面视觉空间的加大,这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为我们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就是为了使城市具有乡村的绿色空间,使乡村达到城市的经济发展。绿色架空城市是在具体规划实践中解决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停车停车场地设置。绿色架空城市的建设,将为我们城市规划设计抒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