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特点及保护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论文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生物多样性 保护对策

  [论文摘要]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所具有的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少,以及稳定性差,植物区系年轻等特点,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对策。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总面积为15.3万hm2。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9℃,无霜期210天,年平均降水量592.2mm,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各种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海洋性水生动物41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海洋兽类有5种;淡水鱼类10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种;鸟类 265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7种,二级重点保护的有33种;世界上存量极少的稀有鸟类黑嘴鸥,自然保护区内有较多分布,特别是天鹅、鹤类、海鸥、野鸭总是成群结队,另有狐狸、野兔、獾等在区内出没。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共计43科,123属,193种,以被子植物为主,分布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保护区内的植被包括天然苇荡32772hm2,天然草场18143hm2,天然实生树林675hm2,天然柽柳灌木林8126hm2,人工刺槐林5603hm2。
  
  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点
  
  (一)植物区系成分简单,植物种类少
   在1530km2的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只有43科、123属、193种,说明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分简单,种类少。保护区成陆时间短、地下水位高、土壤含盐量高,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都是影响该区植物生长与分布的重要因素。
  (二)黄河三角洲稳定性差,植物区系的年轻性特点明显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使得黄河口地区的陆地面积不断向海淤进,淤积物中所携带的养分加上适宜的环境条件,不断地为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由陆地向海岸方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植物群落的产生、发展和演替比较频繁。
  (三)木本植物种类贫乏
  自然保护区内自然分布的植物中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只有草麻黄、柳、杞柳、柽柳、单叶蔓荆等少数几种;另外分布有人工种植的杨树,榆树,白腊树、刺槐与各种果树等。
  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的生活型以萆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共计151种,占该地区植总数的88.30%,种类组成上处于绝对优势。灌木和半灌木主要是指杞柳、麻黄、二色胡枝子、达乌里胡枝子、小果白刺、柽柳、枸杞等。
  (四)湿地发达,以水生湿生植物为主的广布种和世界种比例较高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作为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保护区,这与保护区内大面积的水生生态环境和相应的水生植被条件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内湿生、水生物种类半富,有芦苇、泽泻,水莎草等92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7.7%。草本植物中以盐地碱蓬、芦苇、荻为主,构成了自然保护区的草本层。保护区内的水生植被包括沉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和挺水水生植被三个植被型。
  (五)旱生和中旱生植物种类多,与干旱区有密切的区系交流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的水生生态类型组成成分较复杂,水生、湿生、湿中生、中生、旱中生、中旱生和旱生的植物种类均有分布,体现了保护区内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水生生态条件的多样性,为各种生态类型的植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六)广布种和世界种比例较高,说明杂草植被和湿地发达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世界种24种,泛北极种(北温带)如碱蓬,古北极种(欧亚大陆温带)如枸杞,东古北极种(亚洲温带)如草木樨。广布寒温带种共计45种,5种达乌里蒙古种;3种古地中海种;3种哈萨克斯坦蒙古种;榆和蒙古鸦葱2种洲中部种;1种黑海哈萨克斯坦蒙古种。上述5类中草原种共有14种,占总数的8.19%。东亚类型种数目较多,共有31种,占18.13%,其中世界种和广布的温带成分占优势,共计69种,占总数的40.3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