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环境保护中政府失灵的哲学反思(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三、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首先政府决策者需要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近几年来关于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学术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不过无论结果如何并不会对于我国环境产生多大影响,当今社会真正影响人们思想的人还不是他们,即便是哲学家们在改变人们思想上的影响还不如一个政治家或者一个导演,这样一来也就把树立正确自然观的重任交给了政府。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人类要面对的两大基本问题之一: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人同自然的和解”指的是人主动调整去与自然实现一种和谐的状态。他们认为把世界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有相对意义,而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比他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为重要,我们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人在利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的重任。这种自然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蕴涵了鲜明的生态取向,既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夸大,又超越了那些盲目崇拜、消极顺应自然的思想,是一种在更现实、更科学的基础上人类自觉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近年来党的领导人也开始关注并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可以说是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在思路上的一大转变。江泽民鲜明地提出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胡锦涛总书记于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华文明不必非要在现代性的框架下和其他文明一较高下,但可以为走向生态文明、走向精神成熟而为人类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二)加强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态教育
有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只占总环境污染源的41%,而家庭污染却占59%。当前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管理”轻“教育”,不但全民环保意识难以提高,反而使自己陷入相对孤立的境地。
保护环境不单是政府之事,也是公众之事。政府应加大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环保教育的投入,“管”、 “育”兼并。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教育,既要转变人们在消费社会的价值观,也要转变人们的自然观,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信息文明时代我们开设了计算机的各门课程,在生态文明时代同样需要开设环境保护的各类课程,至少不能让人们因为愚昧无知而破坏自己的家园。
(三)积极参与国际环保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我们要向国际上生态环保先进国家学习,不仅学习他们的环保机制和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环保理念;另一方面,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国情,制定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环保策略。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使保护环境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政府应积极参加国际环境保护交流与合作,并呼吁世界各国将无谓的花在核武器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放在研究如何建设和平美好的家园上来。
2005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推出探讨中国环境问题的封面文章《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其中作者写道:“它(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繁荣的经济意味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冲力将更加强劲。在过去的20年,中国已经铸就了一个经济奇迹。我们希望,未来20年,中国也能造就一个环境奇迹。并且确立一个好例子,让其他国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将不仅影响中国,而是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2]赵志平、贾秀兰,境保护的政府行为分析及反思[J],绿色经济,2005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4]
9.shtml
[5]康秀娟,试论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能[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6]梁从诫主编,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7]池春月,如何强化环保部门依法行政[J],内蒙古,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年第2期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9]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28-229
[10]卢风,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258
[1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王玉玲,人与自然的统一是和谐社会的基石[J],先锋队《党风论坛》,2005年下半九月
[13]沈国舫,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5),130
上一篇:试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能动性
下一篇:论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