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解析——以“长沙市西湖桥地区的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为例(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1)“补充效应”——从而获得某种商业的“溢出效应”。步行街与坡子街都能为其营造这样一种效应。因此,该规划区应提供一些静态的,放松的休息环境,有小吃,酣饮,浅酌的曲艺场馆,有调人品位、大饱眼福的湘剧欣赏空间,等等。

  (2)“阴影效应”——提供静态的,具有休闲调剂功能的场所和环境。来达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的效果。

  (3)“过道效应”——规划区处于天心阁与岳麓山的中问,黄兴路步行街与湘江的中间,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

  3.2规划模式的提出

  将规划的地块划分为若干个面积不均匀的小单元,引入邻里单位发展模式,组织居民的日常生活,营造居民的交流空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民俗文化产业。

  以街为骨架——发展商业(即店铺密集分布),串联各邻里单位。

  以巷为神经——组织带动地区发展活力的文化产业,巷由街连接,嵌入邻里单元之中。

  这一模式是从长沙在宋代所发展形成的市街格局所演变而来的,宋代时期市街格局的主要内容是:沿河街道以仓库货栈为主,正街以商铺为主,边街则以居住建筑和手工作坊为主,与此同时,我们更是引进了国外旧城改造较新的理念——以邻里为基本单元来进行保护与更新的规划设计。但同时,我们在做设计时对邻里单位的主题选取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分歧一:以时间为线索,以长沙在过去的每个时期内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为邻里单位的主题进行发展,挖掘当地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增添每个时期所缺失的历史建筑模式,赋以当时的民俗风情,以一种叙事的手法,让城市文脉通过建筑的历时特征呈现出来,以此来弥补1938年文夕大火所带来的长沙历史文化的空缺。

  分歧二:以民俗文化产业或是长沙的特色产业为主题,分单位发展,从而为老城人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带动老城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传承与发展长沙的地方文化作出贡献。

  经过小组讨论后,最终选择了以文化产业为主题的发展模式,是因为分歧二的实施可能性和经济可行性与分歧一相比都较好。虽然分歧一看起来是较为新颖,但实施起来有破坏旧城原真性的嫌疑,而且在资料的挖掘上有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街道格局的不断变化,要恢复历史较远时期的风貌,难度较大,并且会导致大量的拆迁工程,这是政府与人们都难以承担的。

  3.3规划思想的深入

  将城市的多样性概念引入到旧城更新的规划设计当中去。简·雅各布斯在其作品《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到,城市多样性所必须的四种情况:

  (1)混合的基本功用——分散人们出行的时问;

  (2)小的街块——增加街道的数量和面积,增加人们接触的机会;

  (3)不同年代的房子——满足经济能力不同的功用的需求;

  (4)人口的充分密集——使各种功用充分发挥经济效能。

  城市内的一些基本功用有办公、工厂、居住、娱乐和教育等,而其从属功用,也就是那些被基本功用所吸引来的人所提供某种服务的城市职能,包括了零售商店、餐馆等服务行业以及其它的小型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转化为城市的基本职能。我们需要营造混合的基本功用,采取不明确的功能分区,而是以邻里单元为基本模块,承载不同的文化主题,引导该文化主题的不同产业形式的发展,并在该模块上形成多种基本功用的共存。同时在每个模块中规划出一个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若干小的半公共或半私密空问,供人们交流;并将一些大的公共空间进行有机融合,与主要道路连接起来,增大文化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旧城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