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侗族之魂(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可是与握着竹蔸烟杆吐着呛人浓烟的老一辈侗人闲聊,他们嘴里说出的话是:“我们祖宗的魂都在这里摆着呢”。

  侗族老人的话并没有半点故作高深、随意唬人的意思。侗族鼓楼的存在,事实上是建筑史上罕见的巨制。它集大成地把一个民族闪烁的智慧和精雕细凿展示得惟妙惟肖。或许因为建筑的本身坚持了民族的栖居方式,才使得美学风尚和与此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有了创造性的大胆突进,使鼓楼成为侗族展现给世人的一道美丽风景,这大概就是侗族魂的依附所在吧!

  木柱撑起的历史

  认识鼓楼,应该从它那木结构重檐、多柱式的建筑开始。

  鼓楼通常为4柱、6柱、或8柱以上,建筑工艺堪称复杂,但又极其细腻。首先用四根粗大结实的古杉作擎天柱直达顶部。四周以4-12根中柱排列支撑,矮者数米,高者数10米。重叠的檐层数在5、7、9层至11、13层不等,均为奇数设置。

  楼的底部多为正方形,少数呈六边形,有的围以栏杆,有的则全部敞开,楼内置长条木凳,围以火塘,还架有牛皮大鼓。有了楼,又有了鼓,鼓楼的叫法便准确无误地传递开了,鼓楼的名声从也从山乡侗寨传遍了世界。

  作为纯手工制作的鼓楼技高一筹,的确非同一般。而鼓楼的自上而下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不朽不斜,自然和谐得竟是如此轻松,又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榫接,是建造楼体神秘而伟大的技艺。

  相传,充满智慧的侗人在建造鼓楼的时候,其技艺只限于言传身教,他们没有施工的图纸,脑子却烙上了鼓楼的全部造型;他们根本不用复杂的计算,却凭着一根丈杆,一支竹笔,将硕长的杉树加工成梁、枋、橼、板等构件,然后用卯榫、木栓,将大柱、中柱、横梁和穿坊等巧妙地穿合、衔接,竟然可以达到上下吻合,无缝无隙,丝毫不差的精确程度,极富有朴实之美。

  这种属木质多层塔式高亭形的结构,“容纳了宝塔之雄伟及亭子之清幽”,其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造型体现了侗人高度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久而久之,鼓楼在侗人的眼里,又被誉为是守村护寨、保佑平安的一方“天神”。而贯穿在侗族文化里的鼓楼,在历史的演绎和发展中,也成为了侗族财富、吉祥、团结、兴旺的物化象征。

  走进侗寨,站在鼓楼面前,事实上就是站在侗族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站在无限的想象之间。鼓楼,这时方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沧桑的老者,即使有太多挚爱的故事、太多生命的意志、太多抒情的歌谣,但在面对鼓楼的时候,都是显得嫩稚的。成熟的依然还是鼓楼!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