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省整顿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几点看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论文关键词:整顿;规范;运输市场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能力等的落后,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制方面的问题。目前,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体制上的弊端是制约道路运输市场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1 道路运输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公交发展滞后,影响我省发展进程,削弱城市竞争力。研究显示,在所有交通工具之中,勿庸置疑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最为理想的一种方式。节能、节约土地、安全、环保成为公共交通突出的优点,但由于我市“公交优先”政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场用地和设施建设、财政优惠等等都得不到落实。由此而引发私交通发展泛滥、公交服务水平下降的恶性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非法营运车辆泛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市约有几万辆非法营运车辆,尤其以摩托车和小四轮占绝大多数。有些直接或间接从事非法运营活动,严重破坏了道路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 

  1.3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目前,全市共有班车客运企业29家,出租车企业29家,由于近两年来又实施“一镇一公汽”,使镇级公汽这类“微型”企业骤增至26家。可以说,我市道路运输企业依然处于规模小、粗放型、低层次状态,本质上还远没有改变传统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

  1.4运输企业片面追求经营效益,为市民服务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差。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多年以来公交线路的开通都是以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为取向,即运输企业只追求经营那些具有经济效益的客运线路,出现许多营运的线路空间和运力空间,给非法客运经营者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一些热点线路(如旧107国道等)却由于参与经营的车多、企业多而出现为争抢客源互相抢占停车位、开快车、冲绕红灯、乱停车、上落客等现象。

  1.5管理部门绞尽心力,但收效甚微。近年来,我市交通运管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管理和整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收效甚微。多年来,我市的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工作,始终走不出“屡治屡乱、屡乱屡治”的怪圈。

  2 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几点建议

  2.1规范经营线路,整合运输资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运输市场将不断扩大,经营者的不断增加,不同层次或不同层次的市场活动参与者,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市场上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一些无照无证非法从事道路运输和超范围,超类别经营行为,一些地方社会黑势力欺行霸市。用非法手段控制客货运输经营权,靠不正当手段挣抢客、货源,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章行为。为了保护合法经营,制止违法经营,维护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必须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整顿规范。

  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经营道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客观上存在着经营者为谋求私利而损害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如不及时堵漏疏导,将日益蔓延、增多,在运输市场上必将导致运输市场秩序,国家和消费着利益,受到侵害。为促进运输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加强对道路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

  2.2道路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应依法实施。法律是社会运转的保证,道路运输法规的实施,是保护合法经营者,也就是说对道路运输市场的清理整顿要依法实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依法治运是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把运输经济搞上去的需要,是建立运输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依法治运是培育和完善运输市场的必然。

  依法对道路运输市场实施清理整顿,一方面体现管理于服务,保护合法经营,对那些遵纪守法的经营者,多服务,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之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抓经营行为的规范,对那些不自觉遵守道路运输有关法规、方针、政策的经营者,要依据有关法规,对其实行整顿,使经营行为达到规范化,确保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的运输市场,需要依法实行监督,依法治理运输市场的任务是保护合法经营,保障货主、旅客和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运输秩序,提高社会效益,使交通运输业真正起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