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管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2-01

  摘要:频发的医患冲突和凸显的医际矛盾,彰显出开展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必须依据医学专业特点,厘清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侧重点:以敬畏他人生命教育为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以生命责任教育为生命教育的核心,以生命价值教育为生命教育的归宿,辅以生命终结教育加以强化,以明晰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升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医学生 生命教育 侧重点

  近年来,医学界漠视生命个案的发生,引发公众对医学行业及医学教育的质疑。生命教育,日益受到医学院校的关注。但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医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属性。要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针对专业特点,厘清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侧重点。

  1.敬畏他人生命教育――医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

  医学,乃生命之学。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对生命有着科学性的认知,这是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为医学生漠视生命提供了温床。2014年2月,笔者在山东省抽取10所高校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杀”的医学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高出14.71%,但“对他人自杀持冷漠态度”的医学专业学生比其他专业高出4.85%。因此,医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在强化珍惜自身生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自杀行为的同时,更要侧重敬畏他人生命教育。

  敬畏他人生命教育,应多层面展开。其一,从理论层面。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他人和社会,人将不能保持其作为人的本质。因此,人类个体在珍惜自身生命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存在。其二,从医学层面。医学,为卫护生命,利于他人而诞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学生只有对他人的生命怀有敬畏之情,才能视救治他人生命为己任,不为名利所诱,选择合理治疗方式,抚慰病人的伤痛。其三,从人际关系层面,要帮助医学生树立“善待他人生命,就是保护自身生命”的理念。现有的医患或医际伤害个案提示:当个体不能足够尊重他人生命时,自身的生命也将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要引导医学生认识到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不仅仅是技术之学,更是人学。医学生必须学习人际关系技巧,加强人际沟通,提升人际关怀。此外,敬畏他人生命的外延,还应包括善待其他生命。在医学领域,大量实验动物因为医学研究承受痛苦,牺牲生命。因此,应培养医学生对动物的尊重,表现为爱护而不虐待动物、减少动物的痛苦以及寻求动物替代方法等。培养医学生对动物的悲悯之心,可以涵养其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当然,生命安全教育,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中小学生命教育相衔接,开展求生技巧的培训,提升学生应急避险能力与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在灾难面前保护自己、挽救他人的方法,避免或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

  2.生命责任教育――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核心

  医学,是消疾之学,亦是心理、社会之学。有学者曾指出,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其次才是一门学科。医学自诞生之时起,就表现为追求人的幸福这一道德责任。从这一角度而言,医学生不仅应掌握技术层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体悟“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的真谛,领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所赋予的责任。近年来,医疗界出现的“错截病腿”、“病人下跪”等个案显示着医务人员生命责任感的欠缺。生命责任教育,就要帮助学生认知到自己的义务所在,以明晰他们的行为选择依据。

  生命责任教育,首先应从理论层面,让学生认知到个体生命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和由此而产生的责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又具有社会性,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每一个人的个体生命都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与父母、亲友、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树立“既然为人子女,就要对长辈负责”,“既然身为公民,就要对国家尽职”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强化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观念。其次,生命责任教育,对医学生而言,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的理念,激励医学生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到人类健康事业中去,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研发诊疗疾病的新途径,完善全民健康医疗制度,推动医学的发展,促使医学本质的回归和复兴。再次,生命责任教育还应包括,引导医学生认知在具体情境中对待生命的行为选择依据。当前,得到医学界认同的生命神圣-质量论-价值论认为,人的生命极其宝贵,具有质量和价值属性。人类应积极救治、完善生命,但在一定条件下,应根据生命质量和价值,分别对待。对此,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本身的内在价值,以避免漠视生命现象的发生。

  3.生命价值教育――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归宿

  生命价值,是指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实践活动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永恒。实现生命的价值是人的内在要求。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确立,在深层次上影响、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医疗实践活动。

  生命价值教育,首先应帮助医学生认知实现生命价值的必要性。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的价值比万物有突出的优势。《荀子・王制》中讲:“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船山在《诗广传・大雅三二》中言:“禽兽终其身以用天而自无功,人则有人之道矣。禽兽终其身以用其初命,人则有日新之命矣”。可见,与其他生命相比,人生命价值的高贵就在于人能有所追求,并能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人若没有追求,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言“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可以说,医学生树立济命扶危、维护人类健康的人生目标是提高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有效途径。其次,应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价值的两个方面,即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生命价值的最基本内容是生命的社会价值,其评价标准主要是看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具体到医务人员,就是看是否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尽心尽力服务。它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再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拯救生命、献身医学事业”的价值目标,还要帮助学生探寻实现目标的路径:医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博学多识、精勤不倦;医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医学生要具备仁爱精神和清廉道德;生命的有限性,决定了医学生要珍惜时间,创新工作方法,选择有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拓展生命的宽度。   4.生命终结教育――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助力点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医学生将成为未来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体力量。医学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特别是医者,应能正视死亡。只有对死亡有正确的认知,才不会随意伤害生命,才会更加珍惜有生阶段,努力奋斗,最大限度地呈现生命的价值;只有对死亡有正确的认知,才不会恐惧死亡,才能理性地面对医学无力挽救的生命。

  生命终结教育,首先应着眼于对生命终结的解读。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的生命也就包括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有学者指出,人的生命终结,有三种形态: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同时终结;自然生命尚存而社会生命终结;自然生命终结而社会生命永恒。最后一种形态中,永恒的社会生命历久弥新,极大的拓展了人的生命价值。通过对生命终结的解读,引导学生激扬生命活力,把握当前,发展潜能,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扩展社会生命。其次,生命终结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直面死亡,还要培养医学生面对死亡的敬畏与虔诚,特别是对尸体的尊重。随着人的生命的逝去,人的肉体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已经失去了生物意义。但对尸体的处置却承载着其社会意义。因此,人的尸体应受保护不容亵渎。网络曾传播某医学生玩弄尸体的照片,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应教育医学生对实验尸体保持感恩之心,感谢捐献者对医学发展做出的贡献;对临床尸体,给予必要的尊重,并提供适当的尸体料理服务,以彰显医学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

  综上所述,医学生生命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厘清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侧重点:以敬畏他人生命教育为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以生命责任教育为核心,以生命价值教育为归宿,辅以生命终结教育加以强化,以明晰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升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9(1):501.

  [2]赵明杰,宋文波.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论医学中的人文[J].医学与哲学,2003,24(12):12

  [3]陈晓阳,曹永福.医学伦理学[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28.

  [4]李宇遐,刘永君,冯小英.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医学生生命观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6):15-1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