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制作浆膜腔积液细胞块的最优方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2-01

  细胞块技术基本原理是将样品离心,使其中的细胞和微小组织块浓缩后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染色观察,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制作浆膜腔积液细胞块方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浆膜腔积液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体征,炎症和肿瘤是引起积液的主要原因。积液性质的诊断以往主要通过涂片进行,但是由于常规涂片法存在涂片厚、细胞重叠、结构不清、细胞量少、阳性检出率低等缺点[1-2],使得诊断的敏感性仅为50%~78%[3].细胞块技术基本原理是将样品离心,使其中的细胞和微小组织块浓缩后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染色观察。细胞块通过石蜡包埋后类似组织块,可以连续切片及永久性保存标本,弥补了传统涂片的不足,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相关检测。关于细胞块技术的应用在文献中可见零星报道,制备方式也各异,本研究通过对比四种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制作方法,试图找到一种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开展的细胞块制作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2012年间的浆膜腔积液标本80例,积液量50~200ml,其中胸腔积液53例,腹腔积液27例,样本包含略浑浊的积液35例为第一组;血性积液或浑浊的积液45例为第二组。

  1.2方法把每例样本分作4份,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所有样本在一次性10ml塑料试管中离心2000r/min,离心5min,之后将沉淀部分做以下处理①将试管内上清液去除,加入适量95%乙醇之后再次离心2000r/min、5min,去除上清液之后,用手术剪在距试管底部沉淀物上方0.1~0.2cm处剪去上段试管,再将试管底部剪出一个小口子,便于脱水剂穿透。将装有沉淀物的试管底端用拭镜纸包好后放入包埋盒中(试管包埋法).②将试管内上清液去除,尽可能用镊子将在底部的沉淀物取出,用拭镜纸包好后放入包埋盒中(普通离心沉淀法).③将试管内上清液去除,用滤纸尽可能吸去多余水分,在其中加入人血清液混匀后再次离心,取沉淀物用拭镜纸包好后放入包埋盒中。④将试管内上清液去除,用滤纸尽可能吸去多余水分,在其中加入适量融化的琼脂混匀,待冷凝固后,取出沉淀物放入包埋盒中。以上4种细胞块制作完成后,均放入95%乙醇中固定1h,经过常规脱水透明,包埋,HE制片。

  1.3结果判定

  1.3.1成功率判定细胞沉渣能够制作成细胞块,沉渣大部分能够聚拢在2cm×2cm的范围内,并能够制成切片就认定为制作细胞块成功,可以允许有一些沉渣散落。

  1.3.2细胞块完整性判断细胞蜡块制成后,细胞保留完整,结合性较好,几乎没有或及有少量的散落细胞,能够完整制片,即为具有完整性。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2结果

  2.1细胞块制作成功率对比

  2.1.1第一组35例略浑浊的浆膜腔积液经统计学处理,35例略浑浊的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制作的4种方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7,P<0.01).其中试管包埋法与普通离心沉淀法、血清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与琼脂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与血清凝聚法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4.79、16.73、6.94,P<0.01或<0.05);而试管包埋法与琼脂凝聚法,血清凝聚法与琼脂凝聚法制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52,P>0.05).(表1,图1,图2)

  2.1.2第二组45例血性或浑浊的浆膜腔积液经统计学处理,45例血性或浑浊的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制作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普通离心沉淀法与试管包埋法、血清凝聚法、琼脂凝聚法成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均为3.10,P>0.05).(表2,图3,图4)

  2.2细胞块制做完整性对比四种方法制作成功的所有细胞块包括:试管包埋法75例,普通离心沉淀法53例,血清凝聚法67例,琼脂凝聚法73例。

  经统计学处理,细胞块制作的4种方法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1).其中试管包埋法与普通离心沉淀法、血清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与血清凝聚法、琼脂凝聚法;血清凝聚法与琼脂凝聚制作方法完整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9.63、3.97、20.32、41.23、4.91,P<0.01或P<0.05);而试管包埋法与琼脂凝聚法制作完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表3).

  3讨论

  传统涂片中细胞量少、涂片重叠、需要观察范围很大,容易导致漏诊,而且对于细胞形态不典型的间皮细胞、转移癌细胞,尤其是对散在的癌细胞的鉴别时常很困难。文献报道有高达12%的病例会遇到间皮细胞与癌细胞难以鉴别的状况[4].这种诊断的不明确甚至可以延误治疗。细胞块技术通过离心包埋,集中获得了最大限度浓缩的样本,弥补了传统涂片的不足之处,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收集到的有核细胞多、细胞结构清晰,与常规涂片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细胞学的阳性检出率,对细胞量较少或诊断困难的标本意义更大。而且细胞块通过石蜡包埋后,可以进行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甚至分子病理学检查。

  本研究收集80例浆膜腔积液样本,包括略浑浊的积液35例,血性或浑浊积液45例,对比试管包埋法、普通离心沉淀法、血清凝聚法和琼脂凝聚法四种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制作方法在常见的积液中制备细胞块的成功率以及细胞块制备的完整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一组略浑浊的积液中,试管包埋法与普通离心沉淀法、血清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与琼脂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与血清凝聚法成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4.79、16.73、6.94,P均<0.01或P<0.05);而试管包埋法与琼脂凝聚法,血清凝聚法与琼脂凝聚法制作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52,P均>0.05).说明在略浑浊的积液中,成功率较高的是试管包埋法、琼脂凝聚法以及血清凝聚法,而普通离心沉淀法虽然方法最为简单,但成功率与前三者比较具有差异性。此外,对于略浑浊样本,我们发现仅仅通过一次离心获取细胞块的成功率很低,有时需要多管离心,将沉淀物汇总后二次离心,这样所需的细胞数量便会增多,有利于细胞块的制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略浑浊积液往往属于漏出液,由肿瘤引起的可能性非常低,因此尽管四种方法在制备澄清积液细胞块的成功率不同,但是实际在诊断活动中需要制备成细胞块的情况比较少,使用率比较低。

  在血性或浑浊的积液中,四种方法制成细胞块的成功率都在93.3%以上,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说明用任一种方法都能较为成功的制成细胞块。由于血性或浑浊积液多为渗出液,由肿瘤或其他特殊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能够采用四种方法成功制备出细胞块有其实际意义。

  此外,本研究还对四种方法制作成细胞块的完整性进行了对比,比较哪一种细胞块蜡块制作形态更为完整。数据显示,试管包埋法与普通离心沉淀法、血清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与血清凝聚法、琼脂凝聚法;血清凝聚法与琼脂凝聚法制作方法完整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39.63、3.97、20.32、41.23、4.91,P均<0.01或P<0.05);而试管包埋法与琼脂凝聚法制作完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说明,在细胞块制成完整性方面,试管包埋法与琼脂凝聚法都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细胞成分,且制成的细胞块、切片形态较为完整,其效果优于血清凝聚法、普通离心沉淀法。而普通离心沉淀法对于完整性的保存效果最差。细胞块的完整性直接决定制作成的切片的完整性,如果结构较为松散,不易于连续切片,切片容易掉片,尤其在需要高温水煮的免疫组化指标的制备过程中,掉片情况会更为显着,易造成有效成分丢失和假阴性结果。

  四种方法中,以普通离心沉淀法最为简单,试管包埋法和血清凝聚法次之,琼脂凝聚法操作步骤最为复杂。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建议,在细胞成分不太多的略浑浊的浆膜腔积液样本中,使用试管包埋法、琼脂凝聚法,对于沉淀较少的样本可以采取多管离心从而加大样本量。而对于细胞成分丰富的血性或浑浊的浆膜腔积液样本,四种方法都可采用,但试管包埋法由于其操作简单、细胞块形态完整性高,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智俊,彭桂香,潘乃梁。胸腹水沉淀物琼脂石蜡双包埋切片法与常规涂片法的对比[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18(4):437-437.

  [2]李琳,胡海,黄晓楠。胸腹水沉淀物制片方法介绍[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1):50-50.

  [3]QueriozC,Barral-NettoM,BacchiCE.Characterizingscbpopulationsofneoplasticcellsinserouseffusions.Theroleofimmunocytochemistry[J].ActaCytol,2001,45(1):18-22.

  [4]ImlaySP,RaabSS.Pleuralfluidcytology:immunocytochemistryusagepatternsandsignificanceofnondefinitivediagnoses[J].Diagncytopathol,2000,22(5):281-28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