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陕西土石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2-01

  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探索水土流失防控原理,途径和措施,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表现,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据统计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3.49万km2,虽然轻度侵蚀的水蚀面积约为95%,但水土流失仍然是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不仅制约着北方土石上去的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还严重影响着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与水资源安全。加强区域的水土保持与搞好生态建设密切相关,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从土石山区的自然特征出发,以陕西省为例,借鉴一些地区对土石山区沟壑的治理、水土的保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以便与同行更好地交流。

  关键词:土石山区 水土流失 沟壑治理 生态农业模式 小流域 水土保持

  1 陕西省的地貌特征

  陕西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比较明显。北山与秦岭将陕西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陕北高原主要是黄土高原,大约占陕西省面积45%,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800-1300米,其中北部为风沙区,南部为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发展速度快,它们是河流泥沙的供给地和初期搬运通道。黄土物质疏松,具垂直节理,易遭受侵蚀。黄土塬、粱、峁地形是今天黄土高原基本的地貌类型。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和关中盆地。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9%,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平原直入黄河,渭河南北两侧地势均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左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但是关中平原是全省的精华之处,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国民生产总值占陕西全省三分之二,自古便有“八百里秦川”之称。

  秦巴山地北起秦岭北麓及伏牛山山脊,南抵大巴山脉分水岭和神农架南坡,东临豫东平原及鄂西北山地,西过甘肃的漳县、武都、文县。主要有安康盆地,汉中盆地,土质优厚,物产丰盈,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区,处在东南季风区,由于秦岭对南北气流的阻挡,冬季气温偏高,夏季降水丰富,形成了湿润温和、雨热同期的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很有利。

  陕西山地面的约为741万公顷,占省面积36%:耕地面积约为480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约20.4万公顷,旱地面积约369.2万公顷,水浇地面积约88.7万公顷;林地面积约为962.6万公顷,草地面的约为317.9公顷,水域面积约为40.3万公顷。主要山脉有太白山、化龙山、终南山、华山、首阳山、白子山、子午岭、巴山。主要河流有泾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汉江、丹江。陕西省四个主要生态区是: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区。

  2 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作为一种在各种自然力(水、风、冰川)的作用下剥离、搬运、堆积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社会对人类的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到了工业社会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无休止的乱砍乱伐对大自然的索取,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开矿、办厂、建房、修路)又不注意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破坏原地貌形态,致使原有土地质量大幅度降低乃至丧失作用,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在一个急剧转型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大刺激了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与征服感,在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全国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的数据,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竟然高达357万平方公里,竟然占据全国总面积的37.2%,陕西省有很多地方是土石山区,如果当地政府在经济建设中不注意水土保持,没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必然会使当地的经济建殴严重停滞。

  水土流失是我国头号得环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孙鸿烈教授指出:“水土流失是各类生态退化的集中体现。”因地球内部的地质力与太阳辐射双重作用所造成德水土流失是一种渐变的过程,造成水土大规模流失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的结果,这是一种突变的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是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由于水土大规模的流失,这使得土地肥力下降,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流失的泥沙淤积在下游的河道,致使河床渐渐升高,这不仅降低了江河能力,还严重威胁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威胁。有机物质、农药、化肥造成水污染,恶化了水资源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

  3 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

  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探索水土流失防控原理,途径和措施,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表现,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中国古文化处理天人关系的一个新境界,是鲜明实践的科学。

  水土保持作为土山石区重要的公共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实施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调剂了财富分配,丰富了市场经济,更可以减少河流泥沙的淤积,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不仅保障了电力、交通、通信、工业、矿山等企业的现实利益,还保护了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土保持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的工程,对其的投入也应具有社会公益性,而目前的投入机制主要是中上游人民出力出资,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而作为这项工程的受益主体像电力、交通、通信、工业、矿山、城镇开发建设单位投入的严重不足,这导致的后果就是生态环境破坏,局部水土环境恶化。投入具有社会公益性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调节,社会各方面合理分担,形成“水土保持为的是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之下,政府应统筹考虑,从各种渠道增加水土保持的资金。

  水土保持有利于防治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和谐共荣关系。土石山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陕西省土石山区建立一套合理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机制,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具体来说水土保持在这地区起到的作用如下: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植树造林增加了土壤的渗透量,一些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梯田、水库等)可以对洪水进行拦蓄,一方面这些工程措施在汛期高峰可以削弱洪峰,提高防洪抗洪的能力,第一方面是可以在枯水季节进行补充,有效减少了径流年季的变化;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如水平梯田、排灌沟渠可以拦沙蓄泥增加水库蓄水,减少泥沙淤积,可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等;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高水的环境质量。

  前文提到的陕西省地貌特征决定了土石山区的水土保持建设一定要适应当地生态环境,搞好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关中平原以及秦巴山地因经济发展加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乱砍乱伐等破坏自然生态的现象,也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

  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当地政府做了不少保持水土流失的措施,但开发建设仍然阻挡不了耕地面积的减少,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4 地方政府在水土保持方面的措施

  4.1 宝鸡市治理经验

  宝鸡市各县区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家加大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投资力度这一大好历史机遇下,坚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结合,实行山水林草田园路村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将水土保持工作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开发密切结合。以小流域治理来退耕还林还草,开展的几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全市12个县区争取到了约1.18亿元的水保综合治理项目的投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5平方公里。

  宝鸡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在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并重、治管结合、综合开发,,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2)建设一批质量高、效益好的示范工程,一些县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发展县域经济、扶贫工作相结合。做好连片治理,做到规划一次定型,不折腾。(3)在水保监督执法方面实现规范化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止;(4)是加大了水保项目的前期工作。

  4.2 商洛市治理经验

  商洛市位于山西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体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其地势特点西北偏高,峻岭密集,东南渐低,丘陵较多。商洛在保持水土方面有着较多的经验,虽然经过超过我十年的治理,尽管治理程度达62%,但仍有将近1198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需要治理。商洛市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重力侵蚀次之。由于商洛市地面起伏大,山高坡陡土薄,够到成为山区群众生存的地方,沟道尽管比较狭窄,但是地势平坦,土地先对肥沃,水源方便。随着商洛社会经济的发展,沟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散住在山坡上的群众纷纷迂到沟道,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由于建设的加快不可避免产生了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加重。

  土质结构松散,凝聚力小,坡度较大,加上人工破坏,在降水等外力作用下产生水土流失。洪水暴涨暴落,夹着大量泥沙形成洪灾,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冲毁河堤农田,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2005年7月17日至18日镇安县东川镇遭受特大暴雨洪水袭击,河流洪水猛涨,泥石流俱下,致使大量民房被毁,上千亩耕地受灾,公路、河堤等基础设施严重破坏,一些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459万。

  可见沟道是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中之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耕措施,综合治理并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危害,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商洛市在多年治理中找到三种模式。

  实行小流域为单元的防治措施,实施山、水、林、田等综合治理,将水土流失与开发可利用水资源结合,在人工治理水土流失中发挥自然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封山治沟。由于商洛的山体高大,坡陡谷狭,降雨大,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加上人类干预的较少,植被覆盖路较高,水土流失相对较弱,当地政府对山上的植物进行合理有效地保护,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对沟道进行疏通修整,确保水流通畅。因地制宜地修筑沟台、谷坊等小型水保工程。丹风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封禁480公顷,修筑沟台地41公顷,修建谷坊42座,修蓄水池8口,灌溉渠道5.3公里,整修沟道4.3公里,既保护了植被、治理了沟道又解决了群众的吃粮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典型。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